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煤的气化和热解工艺研究 | 第8-13页 |
·煤气化技术 | 第8-11页 |
·煤热解技术 | 第11-13页 |
·气固两相流动冷态实验研究 | 第13-17页 |
·气固两相流动模型研究 | 第13-15页 |
·冷态试验研究 | 第15-17页 |
·气流床内两相流动数值模拟 | 第17-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案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研究方案 | 第19-20页 |
2 流化床气化与气流床热解耦合多联产装置设计 | 第20-26页 |
·流化床气化与气流床粉煤热解耦合多联产工艺概念流程 | 第20-21页 |
·设计原理及计算 | 第21-24页 |
·冷态试验装置流程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3 气流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 第26-49页 |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实验原料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8页 |
·单一粒级颗粒流化特性 | 第31-34页 |
·混合粒级分布颗粒流化特性 | 第34-38页 |
·进料位置对流态化的影响 | 第38-40页 |
·计算床层压降的数学模型 | 第40-41页 |
·颗粒运动速度 | 第41-47页 |
·气流床煤热解反应器高度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4 气流床内颗粒浓度时空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 | 第49-61页 |
·模型建立及数值计算 | 第49-51页 |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49-50页 |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选择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气流床内颗粒浓度时空分布 | 第51-54页 |
·与流化床耦合的气流床内颗粒浓度时空分布 | 第54-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