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对光伏发电工程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现状述评 | 第14页 |
·光伏工程建设及应用现状 | 第14-20页 |
·光伏工程建设流程及相关内容 | 第14-15页 |
·工程应用现状 | 第15-18页 |
·光伏工程实践中轻视积灰问题 | 第18-20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20-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页 |
·目标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积灰对光伏发电工程影响的机理研究 | 第22-43页 |
·光伏发电理论及其积灰理论的缺失 | 第22-26页 |
·光伏发电原理 | 第22页 |
·太阳能电池I-V 特性曲线 | 第22-23页 |
·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光伏工程积灰理论的缺失 | 第26页 |
·积灰成因研究 | 第26-28页 |
·灰尘来源 | 第26页 |
·降尘机理 | 第26-27页 |
·积灰形成过程 | 第27-28页 |
·积灰类型研究 | 第28-30页 |
·按物理性质分类 | 第28页 |
·按化学性质分类 | 第28-29页 |
·按积灰的附着形态分类 | 第29-30页 |
·积灰对光伏发电的影响机理研究 | 第30-41页 |
·光伏板积灰的遮挡效应 | 第30-31页 |
·光伏板积灰的温度效应 | 第31-38页 |
·光伏板积灰的腐蚀效应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3 积灰对光伏发电影响的现场实验研究 | 第43-51页 |
·实验现场 | 第43页 |
·实验目的与内容 | 第43-44页 |
·实验目的 | 第43页 |
·实验内容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与实验方案设计 | 第44-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测试对象 | 第44页 |
·测试参数 | 第44-45页 |
·测试仪器 | 第45-46页 |
·测试时间及气象条件 | 第46页 |
·实验结果 | 第46-49页 |
·积灰工况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清洁工况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光伏板表面积灰模型的建立 | 第51-65页 |
·光伏板表面积灰定义 | 第51页 |
·积灰量的影响因素 | 第51-52页 |
·降尘量 | 第51-52页 |
·降雨量 | 第52页 |
·降尘量模型 | 第52-55页 |
·降尘累积 | 第52-53页 |
·不同功能区域降尘量 | 第53页 |
·降尘量预测模型 | 第53-55页 |
·雨水冲刷模型 | 第55-59页 |
·雨水冲刷过程物理描述 | 第55-58页 |
·雨水对灰尘冲刷模型 | 第58-59页 |
·积灰模型的建立 | 第59-62页 |
·表面积灰基准“三情景”模型 | 第59-62页 |
·积灰模型统一表达式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5 光伏积灰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第65-73页 |
·气象条件 | 第65-66页 |
·降尘量 | 第65-66页 |
·降雨强度与周期 | 第66页 |
·风力与风向 | 第66页 |
·灰尘性质 | 第66-69页 |
·重量 | 第66-67页 |
·导热系数 | 第67-68页 |
·粒径分散度 | 第68-69页 |
·灰尘酸碱性 | 第69页 |
·光伏板倾角 | 第69-70页 |
·积灰状态 | 第70-71页 |
·干松积灰 | 第70页 |
·粘结积灰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6 光伏积灰系数的实验研究 | 第73-93页 |
·实验目的 | 第73页 |
·实验装置 | 第73-75页 |
·对比实验台 | 第73-74页 |
·测试仪器 | 第74-75页 |
·测试误差的分析 | 第75页 |
·测试方案 | 第75-76页 |
·干松积灰状态实验方案 | 第75-76页 |
·粘结积灰状态实验方案 | 第76页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76-91页 |
·干松积灰状态下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76-88页 |
·粘结状态下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88-91页 |
·干松和粘结积灰下光伏系数对比分析 | 第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7 光伏工程清洗方案对比分析 | 第93-102页 |
·工程概况 | 第93页 |
·光伏工程系统 | 第93-94页 |
·太阳能电池板 | 第93页 |
·监控显示系统 | 第93-94页 |
·光伏工程清洗对比方案 | 第94-95页 |
·工程地区降尘与降雨状况分析 | 第95-98页 |
·降尘状况 | 第95-96页 |
·降雨状况 | 第96-98页 |
·两种清洗方案运行效果实测分析 | 第98-101页 |
·光伏积灰系数分析 | 第98-99页 |
·发电量对比分析 | 第99-100页 |
·两种不同清洗方案的收益分析 | 第100-101页 |
·分析小结 | 第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8 光伏积灰系数在光伏项目决策、设计与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 第102-106页 |
·在项目决策中的应用 | 第102页 |
·在设计方案阶段的应用 | 第102-105页 |
·在发电容量计算中的应用 | 第102-104页 |
·在清洗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 第104-105页 |
·在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 第105-106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主要结论 | 第106-107页 |
·展望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3页 |
附录 | 第11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编的标准目录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