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 | 第11-18页 |
·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 第11-12页 |
·水华及蓝藻水华 | 第12页 |
·蓝藻水华的危害 | 第12-14页 |
·蓝藻水华的成因 | 第14-15页 |
·蓝藻的水平运动及浮力调节 | 第15-18页 |
·洋河水库简介 | 第18-19页 |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 第18-19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19页 |
·水库富营养化情况 | 第19页 |
·大型湖泊模拟装置 | 第19-21页 |
·装置简介 | 第19-20页 |
·大型湖泊模拟装置的优点及应用 | 第20-21页 |
·沉积物营养盐释放的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溶解氧对沉积物中P 释放的影响 | 第21页 |
·pH 对沉积物中P 释放的影响 | 第21-22页 |
·温度对沉积物中P 释放的影响 | 第22页 |
·扰动对沉积物中P 释放的影响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洋河水库优势蓝藻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25-34页 |
·点位布置与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采样点位布置及方法 | 第25-26页 |
·各指标测定方法 | 第26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26-33页 |
·微囊藻和鱼腥藻的水平分布 | 第26-28页 |
·一昼夜内水体中温度、溶解氧和微囊藻群体的垂直分布 | 第28-30页 |
·叶绿素a 的季节变化及与温度、N、P 的关系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3 微囊藻和鱼腥藻在水体中垂直迁移规律模拟研究 | 第34-40页 |
·藻种及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藻种和培养基 | 第34-35页 |
·湖泊模拟装置中光照实验 | 第35页 |
·指标测定方法 | 第35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35-37页 |
·鱼腥藻和微囊藻的昼夜垂直分布 | 第35-36页 |
·等温环境后,光照条件下鱼腥藻和微囊藻的垂直分布 | 第36-37页 |
·等温环境后,无光照条件下鱼腥藻和微囊藻的垂直分布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底泥对洋河水库微囊藻和鱼腥藻生长影响的研究 | 第40-46页 |
·培养基类别及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藻种与培养基 | 第41页 |
·培养条件与指标测定方法 | 第41-42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42-44页 |
·厌氧底泥浸出液对微囊藻和鱼腥藻生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浸出液对微囊藻和鱼腥藻生长的影响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5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