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湖滨带生物质与氮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5-28页 |
·洱海概况 | 第15-16页 |
·洱海湖滨带概况 | 第16-21页 |
·湖泊环境变化 | 第16-19页 |
·土壤和植被 | 第19-21页 |
·洱海湖滨带管理现状 | 第21-23页 |
·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难点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量试验研究 | 第23-24页 |
·水葫芦、野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第24-25页 |
·水葫芦、野菱生长速率研究 | 第25-26页 |
·典型入湖沟渠底质沿程试验研究 | 第26-27页 |
·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水生植物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27页 |
·底泥监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27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页 |
·数据可靠性 | 第27-28页 |
3 风浪对沉水植物残体时空分布及氮磷输移的影响 | 第28-33页 |
·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种类及季节性变化特征 | 第28页 |
·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量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分布 | 第28-30页 |
·植物残体氮磷含量及氮磷输出总量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风浪输移植物种类 | 第31页 |
·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量季节变化 | 第31-32页 |
·沉水植物残体风浪输移量空间变化 | 第32页 |
·沉水植物残体打捞输出及资源化利用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4 水葫芦、野菱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第33-39页 |
·水葫芦、野菱不同季节生长速率变化 | 第33页 |
·水葫芦、野菱季节性变化特征 | 第33-34页 |
·水葫芦、野菱区域变化特征 | 第34-36页 |
·水葫芦、野菱打捞输出 | 第36-37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水葫芦、野菱季节性变化 | 第37页 |
·水葫芦、野菱区域变化 | 第37页 |
·对水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5 三条典型入湖沟渠沿程底质氮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第39-43页 |
·入湖沟渠底质氮磷季节性变化特征 | 第39页 |
·入湖沟渠沿程底质氮磷空间变化特征 | 第39-41页 |
·入湖沟渠底质中氮磷总量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页 |
·入湖沟渠底质季节性变化 | 第42页 |
·入湖沟渠底质沿程变化 | 第42页 |
·对沉积物的影响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6 管理措施与建议 | 第43-48页 |
7 结论、展望与创新点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48页 |
·展望 | 第48-49页 |
·创新点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