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0页 |
| 1 两类儿童形象的界定及研究价值 | 第10-15页 |
| ·物质贫苦儿童形象的界定 | 第11-12页 |
| ·精神痛苦儿童形象的界定 | 第12页 |
| ·两类儿童形象的研究价值 | 第12-15页 |
| 2 两类儿童形象的比较研究 | 第15-34页 |
| ·物质生活的贫苦儿童形象 | 第15-21页 |
| ·外国文学中的贫苦儿童形象 | 第15-16页 |
| ·中国文学史中贫苦儿童形象 | 第16-18页 |
| ·中外贫困儿童形象相同点 | 第18-20页 |
| ·中外苦难儿童形象不同点比较 | 第20-21页 |
| ·精神世界的痛苦儿童形象 | 第21-34页 |
| ·外国文学中的精神痛苦儿童形象 | 第22-25页 |
| ·中国文学中的精神痛苦儿童形象 | 第25-27页 |
| ·中外精神痛苦儿童形象相同点 | 第27-31页 |
| ·中外精神痛苦童形象不同点比较 | 第31-34页 |
| 3 儿童视角——叙事策略与深层分析 | 第34-41页 |
| ·儿童视角下的复调 | 第34-36页 |
| ·儿童视角下的成人世界 | 第36-37页 |
| ·儿童视角下对童年和故乡的守望 | 第37-41页 |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