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楼市构建的伦理之维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论 | 第12-24页 |
·选题的原由 | 第12-15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楼市的宏大叙事研究 | 第16-17页 |
·楼市的专题叙理研究 | 第17-19页 |
·文献检索得到的认识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研究内容框架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一章 楼市问题的传统认识 | 第24-46页 |
·我国楼市的演进 | 第24-29页 |
·楼市的酝酿 | 第24-27页 |
·楼市的萌芽 | 第27-28页 |
·楼市的成长 | 第28-29页 |
·楼市功能、组成与特征 | 第29-30页 |
·楼市的功能 | 第29页 |
·楼市的组成 | 第29-30页 |
·楼市的特征 | 第30页 |
·我国楼市的突出问题 | 第30-40页 |
·楼市泡沫 | 第31-34页 |
·商品房空置 | 第34-37页 |
·央企“地王”现象 | 第37-38页 |
·楼市纠纷 | 第38-40页 |
·政府对楼市的政策调控 | 第40-46页 |
·政府调控楼市回望 | 第40-46页 |
第二章 楼市审视的伦理维度 | 第46-62页 |
·经济与道德的价值同构 | 第46-50页 |
·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 第46-47页 |
·资本主义的经济道德价值同构 | 第47-48页 |
·社会主义的经济道德价值同构 | 第48-50页 |
·市场经济伦理范畴 | 第50-57页 |
·经济伦理范畴的界定 | 第50-51页 |
·济范畴人格化 | 第51-52页 |
·经济自由、诚信与公平 | 第52-57页 |
·道德标准的认知 | 第57-62页 |
·道德终极总标准 | 第57-58页 |
·道德终极分标准 | 第58-62页 |
第三章 人本楼市的价值重构 | 第62-85页 |
·我国楼市价值的失范 | 第62-66页 |
·住宅主导价值认识的旁落 | 第62-63页 |
·楼市价值主体地位的失落 | 第63-65页 |
·楼市负价值对正价值的侵犯 | 第65-66页 |
·楼市价值重构的规定性 | 第66-72页 |
·住宅的功能 | 第66-69页 |
·住宅的基本属性 | 第69-72页 |
·居住权制度要求 | 第72-79页 |
·居住权是一种人权 | 第72-74页 |
·居住权的价值体系 | 第74-78页 |
·我国居住权制度建设 | 第78-79页 |
·楼市价值观 | 第79-85页 |
·楼市价值观的概念 | 第79-80页 |
·以人为本的楼市价值观 | 第80-83页 |
·楼市价值重构对策体系 | 第83-85页 |
第四章 人本楼市的政府责任 | 第85-113页 |
·政府责任的伦理性 | 第85-89页 |
·责任政府的价值求证 | 第85-86页 |
·责任政府的责任 | 第86-87页 |
·政府的道德责任 | 第87-89页 |
·政府的楼市责任 | 第89-92页 |
·政府楼市责任的客观性 | 第89-91页 |
·政府的楼市责任模式 | 第91-92页 |
·政府的楼市政策 | 第92-99页 |
·楼市的政策体系 | 第93-95页 |
·政府楼市政策的原则 | 第95-97页 |
·政府楼市政策的理性化 | 第97-99页 |
·楼市利益的制衡 | 第99-106页 |
·房地产的纵向利益关系 | 第100-102页 |
·房地产的横向利益关系 | 第102-103页 |
·利益制衡的基本思路 | 第103-106页 |
·政府的住房保障 | 第106-113页 |
·居住需求的弱势群体 | 第107-108页 |
·国家住房保障政策 | 第108-110页 |
·住房保障中的问题 | 第110-113页 |
第五章 人本楼市的伦理经营 | 第113-142页 |
·企业的伦理经营 | 第113-119页 |
·伦理经营的客观规定 | 第113-114页 |
·伦理经营与经营伦理 | 第114-116页 |
·伦理经营特性 | 第116-117页 |
·楼市伦理经营目标 | 第117-119页 |
·企业的合市场经营 | 第119-134页 |
·利益关系 | 第119-123页 |
·契约关系 | 第123-126页 |
·经营原则 | 第126-131页 |
·利润问题 | 第131-134页 |
·企业的合责任经营 | 第134-142页 |
·服务消费的企业责任 | 第134-136页 |
·企业的社会责任 | 第136-142页 |
第六章 人本楼市的幸福消费 | 第142-172页 |
·幸福与幸福指数 | 第142-147页 |
·幸福的界定 | 第142-144页 |
·幸福指数 | 第144-147页 |
·居住幸福感的实现 | 第147-154页 |
·居住的幸福感 | 第147-149页 |
·消费者行为效用 | 第149-150页 |
·居住幸福的政策关怀 | 第150-153页 |
·楼市幸福消费观 | 第153-154页 |
·楼市的合法消费 | 第154-160页 |
·住宅售买的认知 | 第154-157页 |
·合法消费的要点 | 第157-160页 |
·适度消费 | 第160-167页 |
·消费主义批判 | 第160-163页 |
·适度消费的内涵 | 第163-166页 |
·楼市的过滤性消费 | 第166-167页 |
·绿色消费 | 第167-172页 |
·绿色消费观 | 第167-169页 |
·绿色生态住宅 | 第169-172页 |
结论 | 第172-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