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左氧氟沙星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左氧氟沙星的化学结构 | 第10-11页 |
·左氧氟沙星的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左氧氟沙星的作用机理 | 第12页 |
·左氧氟沙星的药动学特点 | 第12-13页 |
·左氧氟沙星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机理 | 第13-14页 |
·左氧氟沙星的毒副作用 | 第13页 |
·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机理 | 第13-14页 |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色谱法 | 第14-17页 |
·光化学法 | 第17-18页 |
·电化学法 | 第18页 |
·微生物法 | 第18-19页 |
·免疫检测技术 | 第19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左氧氟沙星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 第21-31页 |
·材料 | 第21页 |
·仪器 | 第21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21页 |
·试验动物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3页 |
·免疫抗原与包被抗原的合成 | 第21-22页 |
·人工抗原鉴定 | 第22-23页 |
·包被蛋白选择的可行性鉴定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人工抗原紫外扫描法鉴定结果 | 第23-25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鉴定结果 | 第25-26页 |
·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间接ELISA 检测 | 第26-27页 |
·包被蛋白选择的可行性鉴定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人工抗原偶联方法的选择 | 第28页 |
·人工抗原合成过程中透析时间的控制 | 第28页 |
·偶联载体蛋白的选择 | 第28-29页 |
·偶联比 | 第29页 |
·动物免疫方法的选择 | 第29页 |
·血清效价的检测方法的摸索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左氧氟沙星的单抗制备及鉴定 | 第31-42页 |
·材料 | 第31页 |
·仪器和器材 | 第31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31页 |
·试验动物及细胞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5页 |
·滋养层细胞的制备 | 第31-32页 |
·SP2/0 骨髓瘤细胞悬液的制备 | 第32页 |
·免疫脾细胞悬的制备 | 第32页 |
·细胞融合 | 第32-33页 |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33页 |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 | 第33页 |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 第33页 |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鉴定 | 第33页 |
·抗体纯化及分子量测定 | 第33-34页 |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进行细胞融合的小鼠选择 | 第35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第35-36页 |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鉴定 | 第36-37页 |
·纯化后蛋白浓度和抗体效价测定 | 第37页 |
·单克隆抗体亚型的鉴定及分子量 | 第37-38页 |
·单克隆抗体亲和常数测定和特异性鉴定 | 第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细胞融合 | 第38页 |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38-39页 |
·杂交瘤细胞的克隆 | 第39页 |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 第39页 |
·杂交瘤细胞染色体鉴定 | 第39-40页 |
·单克隆抗体亚型及腹水纯化 | 第40页 |
·单克隆抗体亲和常数测定 | 第40页 |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分析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