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第一章 益生菌研究概述 | 第11-15页 |
·肠道菌群 | 第11页 |
·益生菌和微生态制剂 | 第11-12页 |
·益生菌对猪肠道生理功能的调节 | 第12-13页 |
·益生菌对肠道消化吸收的影响 | 第12页 |
·益生菌对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12-13页 |
·益生菌对其他细菌的作用 | 第13页 |
·猪源益生菌的筛选 | 第13-15页 |
·猪肠道益生菌的分布 | 第13页 |
·益生菌菌种的选择标准 | 第13-14页 |
·16S rDNA 序列分析技术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益生菌的黏附性能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益生菌的黏附性 | 第15页 |
·影响乳酸菌黏附的因素 | 第15-16页 |
·细菌生长阶段的影响 | 第15页 |
·环境pH 的影响 | 第15-16页 |
·菌液浓度的影响 | 第16页 |
·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16页 |
·作用时间的影响 | 第16页 |
·乳酸菌的黏附机理 | 第16-18页 |
·黏附与表面性质的关系 | 第16-17页 |
·黏附素的研究 | 第17-18页 |
·黏附的生物学效应 | 第18页 |
·益生菌黏附性研究方法进展 | 第18-22页 |
·益生菌黏附试验模型 | 第19-20页 |
·细菌黏附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试验研究 | 第22-42页 |
第三章 强黏附性猪源乳酸菌的筛选 | 第22-35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样品 | 第22页 |
·细胞 | 第22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2-23页 |
·方法 | 第23-25页 |
·菌株分离与鉴定 | 第23页 |
·乳酸菌的鉴定 | 第23页 |
·细菌悬液的制备 | 第23页 |
·模拟胃液的制备 | 第23页 |
·细胞的培养 | 第23页 |
·乳酸菌对ZYM-SIEC02 细胞的黏附试验 | 第23-24页 |
·乳酸菌耐酸耐胆盐实验 | 第24页 |
·细菌16S rDNA 序列测定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菌株分离及鉴定 | 第25页 |
·乳酸菌的鉴定 | 第25-26页 |
·乳酸菌对ZYM-SIEC02 细胞的黏附性能 | 第26-27页 |
·乳酸菌耐酸耐胆盐实验 | 第27-28页 |
·乳酸菌16S rDNA 测序结果 | 第28-32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猪源乳酸菌的筛选程序 | 第32-33页 |
·分离乳酸菌的黏附性研究 | 第33页 |
·乳酸菌的鉴定方法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乳酸菌黏附性能研究 | 第35-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菌株 | 第35页 |
·细胞 | 第35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5页 |
·细菌悬液的制备 | 第35页 |
·细胞的培养 | 第35-36页 |
·乳酸菌对ZYM-SIEC02 细胞的黏附试验 | 第36页 |
·乳酸菌对致病菌的黏附抑制试验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乳酸菌不同生长时期黏附性研究 | 第36-38页 |
·乳酸菌对ZYM-SIEC02 细胞的黏附性 | 第38-39页 |
·乳酸菌对致病菌的黏附抑制性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ZYM-SIEC02 作为体外研究模型 | 第40页 |
·不同时期乳酸菌对宿主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性 | 第40-41页 |
·乳酸菌具有较强的黏附抑菌作用且具有种属特异性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