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4页 |
| ·乳液聚合 | 第8-11页 |
| ·乳液聚合原理 | 第8-10页 |
| ·种子乳液聚合 | 第10页 |
| ·ABS接枝共聚物的聚合机理 | 第10-11页 |
| ·核壳抗冲击改性剂 | 第11-19页 |
| ·冲击改性剂的制备 | 第12-13页 |
| ·冲击改性剂增韧机理 | 第13-19页 |
| ·改性剂对增韧的影响 | 第19-21页 |
| ·橡胶含量的影响 | 第19页 |
| ·橡胶粒子尺寸的影响 | 第19-20页 |
| ·橡胶粒子尺寸分布的影响 | 第20页 |
| ·橡胶粒子间距的影响 | 第20页 |
| ·橡胶粒子的分布 | 第20页 |
| ·橡胶相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橡胶粒子分散性的影响 | 第21页 |
| ·基体对增韧的影响 | 第21-23页 |
| ·链缠结密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分子量 | 第22页 |
| ·界面相容性对增韧的影响 | 第22-2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核壳比对CPVC/ABS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24-34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实验部分 | 第24-28页 |
| ·实验的原料 | 第24-25页 |
| ·实验设备 | 第25页 |
| ·聚丁二烯胶乳的合成 | 第25-26页 |
| ·ABS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 第26-27页 |
| ·PB-SAN接枝共聚物接枝度和接枝效率的表征 | 第27页 |
| ·接枝共聚物粒径的测定 | 第27页 |
| ·CPVC/ABS共混物的制备 | 第27页 |
| ·CPVC/A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27-28页 |
| ·CPVC/ABS共混物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 第28页 |
| ·形态结构观察 | 第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 ·ABS接枝共聚物的表征 | 第28-29页 |
| ·CPVC/ABS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能 | 第29-30页 |
| ·CPVC/ABS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 第30-31页 |
| ·CPVC/ABS共聚物的力学性能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AN含量对CPVC/ABS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34-41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 ·实验的原料 | 第34页 |
| ·聚丁二烯胶乳的合成 | 第34页 |
| ·PB-SAN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 第34-35页 |
| ·PB-SAN接枝共聚物接枝度和接枝效率的表征 | 第35页 |
| ·接枝共聚物粒径的测定 | 第35页 |
| ·CPVC/ABS共混物的制备 | 第35页 |
| ·CPVC/A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35页 |
| ·CPVC/ABS共混物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 第35页 |
| ·形态结构观察 | 第35-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 ·ABS接枝共聚物的表征 | 第36-37页 |
| ·CPVC/ABS共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能 | 第37-39页 |
| ·CPVC/ABS共聚物的形态结构 | 第39页 |
| ·AN含量对CPVC/ABS共混物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CPVC/PVC/M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41-48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 ·实验的原料 | 第41-42页 |
| ·聚丁二烯胶乳的合成 | 第42页 |
| ·MBS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 第42-43页 |
| ·MBS接枝共聚物接枝度和接枝效率的表征 | 第43页 |
| ·接枝共聚物粒径的测定 | 第43页 |
| ·CPVC/MBS、CPVC/PVC/MBS共混物的制备 | 第43页 |
| ·CPVC/MBS、CPVC/PVC/M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 ·MBS接枝共聚物的表征 | 第43-44页 |
| ·PB粒径对CPVC/MBS、CPVC/PVC/MBS共混体系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核壳比对CPVC/MBS、CPVC/PVC/MBS共混体系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MMA含量对与CPVC/MBS、CPVC/PVC/MBS共混体系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46页 |
| ·体系橡胶含量对CPVC/MBS、CPVC/PVC/MBS共混体系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