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5页 |
| ·雷公藤红素概述 | 第14-17页 |
| ·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雷公藤红素仪器分析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体内药物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17-21页 |
| ·药物体内检测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HPLC-UV 在考察药物体内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应用 | 第18-19页 |
| ·LC-MS、LC-MS/MS 的应用 | 第19-21页 |
|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 第21-23页 |
| ·超高效液相色谱概述 | 第21-22页 |
| ·UPLC 与质谱联用技术 | 第22页 |
| ·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概述 | 第22-23页 |
| ·UPLC-Q-TOF 及其应用 | 第23页 |
| ·论文的选择依据、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尾静脉给药后大鼠血浆中雷公藤红素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5-37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34页 |
| ·材料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 ·实验结果 | 第28-30页 |
| ·方法学验证 | 第30-34页 |
| ·讨论 | 第34-36页 |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34页 |
| ·血样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34-35页 |
| ·内标物的选择 | 第35页 |
| ·流动相的优化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UPLC-Q-TOF-MS 测定大鼠血浆中雷公藤红素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37-51页 |
| ·概述 | 第37页 |
| ·实验内容 | 第37-45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37-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方法学验证和结果 | 第39-43页 |
| ·雷公藤红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 | 第43-45页 |
| ·讨论 | 第45-47页 |
| ·雷公藤红素血脑屏障透过性的初步探索 | 第47-50页 |
| ·血脑屏障概述 | 第47-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ESI-Q-TOF-MS/MS 对雷公藤红素质谱裂解规律的研究 | 第51-62页 |
| ·概述 | 第51-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52页 |
| ·质谱条件 | 第52-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 ·ESI+模式下雷公藤红素裂解规律 | 第54-58页 |
| ·ESI-模式下雷公藤红素裂解规律 | 第58-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大鼠静脉注射雷公藤红素后血浆中代谢产物鉴定及其生物转化情况研究 | 第62-75页 |
| ·概述 | 第62-64页 |
|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 ·动物实验 | 第64页 |
| ·色谱质谱条件 | 第64-65页 |
| ·血浆样品预处理: | 第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3页 |
| ·血浆样品UPLC-Q-TOF-MS/MS 分析 | 第65-67页 |
| ·大鼠血浆中雷公藤红素代谢产物的鉴定 | 第67-73页 |
| ·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