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限制及其反思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3页 |
一、论文选题的起源 | 第11页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上市公司股份转让与限制的一般原理 | 第13-19页 |
第一节 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自由原则 | 第13-17页 |
一、上市公司的资合性 | 第14页 |
二、股权的财产性和资本性 | 第14-15页 |
三、特殊的公司治理——替代的退出机制和用脚投票 | 第15页 |
四、股东的营利性 | 第15-16页 |
五、公司契约理论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限制原则 | 第17-19页 |
一、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 | 第17-18页 |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性 | 第18页 |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性 | 第18页 |
四、契约自由的外部性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发起人股份转让的限制 | 第19-24页 |
第一节 发起人股份转让限制的内容 | 第19页 |
第二节 对发起人股份转让的学理分析 | 第19-22页 |
一、发起人与发起人协议 | 第19-21页 |
二、特别利益谋取说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对发起人股份转让限制的反思 | 第22-24页 |
一、台湾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 第22-23页 |
二、股东身份的替代 | 第23-24页 |
三、控股股东转让限制的替代 | 第24页 |
第三章 高管股份转让的限制 | 第24-34页 |
第一节 高管股份转让限制的内容 | 第24-27页 |
一、时间上的限制 | 第25-26页 |
二、数量上的限制 | 第26页 |
三、股份申报和备案义务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对高管股份转让限制的学理分析 | 第27-31页 |
一、董事会中心主义以及董事对控制权的夺取 | 第27-29页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9-30页 |
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的内部控制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对高管股份转让限制的反思 | 第31-34页 |
一、美国的相关规定 | 第31-33页 |
二、香港的相关规定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控股股东股份转让的限制 | 第34-42页 |
第一节 控股股东股份转让限制的内容 | 第34-35页 |
一、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限制 | 第34-35页 |
二、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相关主体的限制 | 第35页 |
第二节 对控股股东股份转让限制的学理分析 | 第35-38页 |
一、控股股东信义义务 | 第35-36页 |
二、控股股东压制现象和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 第36-37页 |
三、“一股独大”及公司治理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对控股股东股份转让限制的反思 | 第38-42页 |
一、控股股东控制权行使的正当性 | 第38-39页 |
二、现有控制股东限售期的缺陷 | 第39-41页 |
三、股份转让限制的自愿性承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