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40页 |
| ·生物材料 | 第11-14页 |
| ·生物材料的分类 | 第12-13页 |
| ·生物材料的性能要求 | 第13-14页 |
| ·生物陶瓷 | 第14-17页 |
| ·生物陶瓷与人体组织的结合方式 | 第14-15页 |
| ·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 第15-17页 |
| ·生物活性玻璃及玻璃陶瓷 | 第17-21页 |
| ·Bioglass生物玻璃 | 第18-19页 |
| ·Ceravital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 第19页 |
| ·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 第19页 |
| ·Bioverit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 第19-21页 |
| ·可切削云母基玻璃陶瓷 | 第21-26页 |
| ·云母基玻璃陶瓷的结构 | 第22-24页 |
| ·云母基玻璃陶瓷的可切削性 | 第24页 |
| ·云母基玻璃陶瓷的制备方法 | 第24-25页 |
| ·云母基玻璃陶瓷改性的研究 | 第25-26页 |
| ·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应用 | 第26-29页 |
| ·骨组织缺损的修复和替代 | 第26-27页 |
|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第27-28页 |
| ·治疗癌症 | 第28页 |
| ·药物治疗载体 | 第28-29页 |
| ·玻璃陶瓷的形成 | 第29-38页 |
| ·玻璃陶瓷的热处理 | 第29-30页 |
| ·玻璃的分相 | 第30-33页 |
| ·玻璃的形核 | 第33-36页 |
| ·玻璃的析晶 | 第36-38页 |
| ·实验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38-40页 |
| 第二章 实验流程和测试手段 | 第40-44页 |
| ·实验流程图 | 第40-41页 |
| ·分析测试手段 | 第41-44页 |
| 第三章 氟金云母/氟磷灰石玻璃陶瓷的制备 | 第44-53页 |
| ·实验过程 | 第44-45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 ·差热分析 | 第45-46页 |
| ·物相分析 | 第46-47页 |
| ·显微结构 | 第47-52页 |
| ·本章小节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氟金云母/氟磷灰石玻璃陶瓷的力学性能研究 | 第53-66页 |
| ·力学性能研究 | 第53-59页 |
| ·增韧机理 | 第59-64页 |
| ·残余应力增韧 | 第59-63页 |
| ·晶须拔出效应增韧 | 第63-64页 |
| ·本章小节 | 第64-66页 |
| 第五章 氟金云母/氟磷灰石玻璃陶瓷分相、形核及析晶机理的研究 | 第66-82页 |
| ·玻璃分相的分析 | 第66-67页 |
| ·玻璃形核的分析 | 第67-70页 |
| ·针状氟磷灰石晶体的生长机理 | 第70-74页 |
| ·氟磷灰石晶体生长的基元问题 | 第70-72页 |
| ·氟磷灰石晶体的螺型位错生长机制 | 第72-74页 |
| ·氟磷灰石的析晶动力学研究 | 第74-80页 |
| ·本章小节 | 第80-82页 |
| 第六章 氟金云母/氟磷灰石玻璃陶瓷的生物学性能研究 | 第82-96页 |
| ·实验过程 | 第82-85页 |
| ·模拟体液浸泡实验 | 第82-83页 |
| ·动物植入实验 | 第83-85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5-94页 |
| ·模拟体液浸泡实验 | 第85-91页 |
| ·动物植入实验研究 | 第91-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