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页 |
·基金管理人行为 | 第10页 |
·经营能力的内涵 | 第10页 |
·努力水平的内涵 | 第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6页 |
2 业绩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24页 |
·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前沿 | 第16页 |
·国外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综述 | 第16-19页 |
·国外基金评价体系的历史沿革 | 第16-18页 |
·国外基金评价体系研究的热门领域----证券选择和市场时机选择研究 | 第18-19页 |
·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综述 | 第19-22页 |
·小结 | 第22-24页 |
3 业绩评价的关键问题研究 | 第24-42页 |
·评价方法与评价基准 | 第24-31页 |
·评价方法选取的原则 | 第25页 |
·经典评价方法的分析比较 | 第25-27页 |
·国内资本市场的特点 | 第27-28页 |
·现实方法的选择 | 第28-29页 |
·评价基准的确定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业绩的归因 | 第31-36页 |
·T-M 二次项模型 | 第31页 |
·H-M 二项式模型 | 第31页 |
·研究样本和数据 | 第31-32页 |
·实证分析 | 第32-36页 |
·小结 | 第36页 |
·业绩的持续性研究 | 第36-40页 |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实证研究 | 第38-39页 |
·结论与分析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4 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分析 | 第42-50页 |
·外部因素 | 第42-47页 |
·系统风险 | 第42-43页 |
·非系统风险 | 第43-47页 |
·内部因素 | 第47-48页 |
·管理人的经营能力 | 第47页 |
·管理人的努力水平 | 第47页 |
·基金管理人的风险偏好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5 基金管理人行为模型 | 第50-58页 |
·激励理论研究述评 | 第50-53页 |
·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 | 第52-53页 |
·归因理论 | 第53页 |
·基金管理人行为模型 | 第53-54页 |
·评价标准 | 第54-55页 |
·基金业绩评价对管理人与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6 基金管理人行为与基金业绩的关系分析 | 第58-68页 |
·基金管理人行为 | 第58-59页 |
·管理人行为与基金业绩的关系模型 | 第59-60页 |
·管理人行为与基金业绩的关系研究 | 第60-66页 |
·确定性情形 | 第60-63页 |
·随机性情形 | 第63-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7 基金管理人经营能力评价 | 第68-72页 |
·经营能力评价方法 | 第68-69页 |
·基金公司加权平均收益率及排名 | 第68-69页 |
·基金公司收益率波动幅度及排名 | 第69页 |
·综合分析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8 基金管理人努力水平评价 | 第72-78页 |
·基金管理人努力水平与经营能力的关系 | 第72-73页 |
·管理人努力水平评价模型 | 第73-75页 |
·相关指数与指数状态分析 | 第73-74页 |
·数学模型 | 第74-75页 |
·小结 | 第75-78页 |
9 基金管理人行为评价机制实施的保障 | 第78-92页 |
·完善治理结构 | 第78-85页 |
·我国基金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78-81页 |
·我国基金治理结构的改进 | 第81-85页 |
·规范市场环境 | 第85-89页 |
·管理人声誉市场的建立 | 第86页 |
·资本市场的完善 | 第86-87页 |
·市场产品的完善 | 第87-89页 |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89-90页 |
·基金管理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 第89页 |
·法律与规章制度的完善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2页 |
10 结论与展望 | 第92-96页 |
·研究结论 | 第92-93页 |
·关于基金管理人的行为与基金业绩的关系 | 第92-93页 |
·关于基金管理人的行为评价 | 第93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93-94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5页 |
附录 | 第105-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