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1 前言 | 第8-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国内外以往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1.3.1 反馈 | 第12页 |
1.3.2 教学法 | 第12页 |
1.3.3 双反馈教学法 | 第12-13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3-15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3页 |
2.2.2 实验法 | 第13页 |
2.2.3 专家访谈法 | 第13-14页 |
2.2.4 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2.2.5 数理统计法 | 第14-15页 |
3 双反馈教学法的结构分析 | 第15-32页 |
3.1 双反馈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第15-19页 |
3.2 双反馈教学法的教学目标 | 第19-20页 |
3.3 双反馈教学法的教学意义 | 第20-21页 |
3.4 双反馈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 第21-23页 |
3.5 双反馈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程序 | 第23-26页 |
3.6 双反馈教学法的教学环境 | 第26-27页 |
3.7 双反馈教学法的教学评价 | 第27-32页 |
3.7.1 诊断性评价 | 第28页 |
3.7.2 形成性评价 | 第28-29页 |
3.7.3 终结性评价 | 第29-32页 |
4 双反馈教学法的主要教学优势 | 第32-36页 |
4.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第32-33页 |
4.2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33页 |
4.3 有利于因材施教 | 第33-34页 |
4.4 做到及时反馈 | 第34页 |
4.5 融洽、合作的教学氛围 | 第34-36页 |
5 双反馈教学法用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跨栏跑教学中的教学实验 | 第36-46页 |
5.1 实验设计 | 第36-37页 |
5.1.1 实验步骤 | 第36页 |
5.1.2 测量指标 | 第36-37页 |
5.1.3 实验控制 | 第37页 |
5.2 实验结果与比较分析 | 第37-46页 |
5.2.1 实验前测结果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5.2.2 教法用于跨栏跑教学中对学生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的影响 | 第38-40页 |
5.2.3 教法用于跨栏跑教学中对学生达标成绩的影响 | 第40-41页 |
5.2.4 教法用于跨栏跑教学中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影响 | 第41-42页 |
5.2.5 教法用于跨栏跑教学中对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 第42-44页 |
5.2.6 教法用于跨栏跑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5.2.7 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6 结论 | 第46-47页 |
7 建议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件1 | 第50-51页 |
附件2 | 第51-52页 |
附件3 | 第52-53页 |
附件4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