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 ·手性化合物与生物催化简介 | 第10-12页 |
| ·手性化合物简介 | 第10页 |
| ·生物催化简介 | 第10-12页 |
| ·腈水解酶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 ·腈水解酶简介 | 第12-14页 |
| ·腈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 ·重组大肠杆菌表达外源蛋白及高密度培养研究概况 | 第16-21页 |
|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重组蛋白 | 第16-20页 |
| ·在细胞质中表达重组蛋白 | 第18-19页 |
| ·在细胞周质中表达重组蛋白 | 第19页 |
| ·在细胞外表达重组蛋白 | 第19-20页 |
|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1-22页 |
| 第2章 重组腈酶的发酵优化 | 第22-41页 |
| ·前言 | 第22-2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试剂 | 第23页 |
| ·菌种来源及保存方法 | 第23页 |
| ·菌种来源 | 第23页 |
| ·保存方法 | 第23页 |
| ·培养基 | 第23页 |
| ·种子培养基 | 第23页 |
| ·分批发酵培养基 | 第23页 |
| ·分批补料发酵培养基 | 第23页 |
| ·培养方法 | 第23-24页 |
| ·摇瓶发酵 | 第23-24页 |
| ·发酵罐分批发酵 | 第24页 |
| ·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 | 第24页 |
| ·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 ·浊度法测定菌体浓度 | 第24页 |
| ·腈酶活力测定 | 第24-25页 |
| ·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甘油含量 | 第25页 |
| ·蛋白质凝胶电泳 | 第25-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40页 |
| ·摇瓶培养基优化 | 第26-28页 |
| ·诱导剂的选择 | 第28-29页 |
| ·IPTG诱导策略优化 | 第29-30页 |
| ·发酵pH优化 | 第30-34页 |
| ·初始pH对细胞生长及腈酶生产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恒定pH对细胞生长及腈酶生产的影响 | 第32-34页 |
| ·摇瓶培养温度优化 | 第34-36页 |
| ·最优条件下5 L发酵罐中的分批培养 | 第36-37页 |
| ·补料分批发酵 | 第37-39页 |
| ·在30 L发酵罐中的扩大培养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3章 重组大肠杆菌细胞的固定化及其催化制备(R)-(-)-扁桃酸的性质 | 第41-52页 |
| ·前言 | 第41-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 ·试剂 | 第42页 |
| ·重组腈酶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 | 第42页 |
| ·腈酶活力测定 | 第42页 |
| ·海藻酸钙凝胶包埋细胞 | 第42-43页 |
| ·聚乙烯亚胺与戊二醛交联固定化细胞 | 第43页 |
| ·腈酶的热稳定性试验 | 第43页 |
| ·生物转化扁桃腈制备(R)-(-)-扁桃酸 | 第43-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 ·海藻酸钙凝胶包埋细胞 | 第44-45页 |
| ·细胞用量优化 | 第44页 |
| ·海藻酸钠浓度对固定化细胞的影响 | 第44-45页 |
| ·海藻酸钙凝胶包埋细胞的储存稳定性 | 第45-46页 |
| ·聚乙烯亚胺处理时间的优化 | 第46-47页 |
| ·游离细胞、凝胶包埋细胞及包埋-交联固定化细胞的热稳定性 | 第47-48页 |
| ·底物浓度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 ·底物浓度对反应初速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底物浓度对反应进程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固定化细胞的操作稳定性 | 第50-51页 |
| ·(R)-(-)-扁桃酸的克级制备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附录 | 第60-62页 |
| 硕士在读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