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分类学(系统动物学)论文--鱼纲论文

牙鲆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鲽形目鱼类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引  言第9-11页
第一章 鱼类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子遗传学的最新进展第11-47页
 1.1 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内涵第11-17页
  1.1.1 形态学变异第13页
  1.1.2 细胞水平—染色体多态性第13-15页
  1.1.3 蛋白质水平第15页
  1.1.4 DNA水平第15-17页
 1.2 分子遗传标记的内容和现状第17-42页
  1.2.1 同工酶(Isozyme)第17-22页
  1.2.2 线粒体DNA(mtDNA)的多态性第22-29页
  1.2.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第29-32页
  1.2.4 DNA重复数可变串联重复标记(Variable Number of Tanderm Repeat loci,VNTRs)第32-35页
  1.2.5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第35-36页
  1.2.6 特异引物的PCR标记第36-37页
  1.2.7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的应用第37-38页
  1.2.8 SNP标记第38-42页
 1.3 分子标记在渔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第42-47页
  1.3.1 分子遗传信息在海水渔业研究和管理中的应用第42-43页
  1.3.2 加强种质资源调查研究、辅助选育优质抗逆新品种第43-44页
  1.3.3 种群和群体的准确鉴别与渔业资源有序和可持续利用第44-45页
  1.3.4 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第45-47页
第二章 山东近海牙鲆野生和养殖群体同工酶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第47-7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47-51页
  2.1.1 实验材料第47-48页
  2.1.2 实验方法第48-50页
  2.1.3 遗传变异数据的统计分析第50-51页
 2.2 结果第51-66页
  2.2.1 4种缓冲系统对25种同工酶筛选第51-52页
  2.2.2 牙鲆同工酶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第52-53页
  2.2.3 牙鲆同工酶基本酶谱及其生化遗传分析第53-62页
  2.2.4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第62-65页
  2.2.5 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第65-66页
 2.3 讨论第66-71页
  2.3.1 关于牙鲆LDH的表达第66页
  2.3.2 山东近海牙鲆自然与养殖群体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变异的比较第66-68页
  2.3.3 中日牙鲆野生群体生化遗传变异的比较第68-69页
  2.3.4 酶蛋白的活性与样品的保存第69页
  2.3.5 筛选有效的遗传标记第69-71页
第三章: 山东近海牙鲆野生和养殖群体的RAPD分析第71-9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71-73页
  3.1.1 实验材料第71页
  3.1.2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浓度测定第71页
  3.1.3 PCR第71-73页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73页
 3.2 实验结果第73-80页
  3.2.1 牙鲆基因组DNA第73-74页
  3.2.2 PCR参数的优化结果第74-76页
  3.2.3 引物的筛选第76-78页
  3.2.4 RAPD结果第78-80页
 3.3 讨论第80-90页
  3.3.1 野生和养殖牙鲆RAPD遗传变异的比较第80页
  3.3.2 RAPD反应参数的优化和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80-82页
  3.3.3 RAPD是群体遗传分析的实用标记第82页
  3.3.4 牙鲆同工酶与RAPD标记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结果的比较第82-85页
  3.3.5 养殖群体对天然群体的影响及其种质资源的保护第85-90页
第四章 4种鲽形目鱼类MTDNA 16S RDNA序列分析及鲽形目鱼类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第90-121页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91-98页
  4.1.1 实验材料第91页
  4.1.2 研究方法第91-98页
 4.2 实验结果第98-114页
  4.2.1 4种鱼类的全DNA第98-99页
  4.2.2 4种鱼类mtDNA 16S DNA目的片段的获得第99-100页
  4.2.3 白斑菌落所提质粒的PCR检测结果第100页
  4.2.4 目的片段的测序结果第100-105页
  4.2.5 4种鲽形目鱼类16S rRNA基因的变异第105-110页
  4.2.6 鲽形目鱼类的分子系统分析第110-114页
 4.3 讨论第114-121页
  4.3.1 引物的筛选及扩增片段同源性的确定第114页
  4.3.2 鲽形目鱼类的DNA水平上的遗传分化第114-115页
  4.3.3 鲽形目的系统树第115-119页
  4.3.4 mtDNA各区的特点及应用第119-120页
  4.3.5 生物信息学在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第120-121页
结  论第121-123页
参 考 文 献第123-143页
发表完成文章目录第143-145页
致   谢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软件无线电中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非定标图象的三维重建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