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意对量刑的影响
| 摘要 | 第1-8页 |
| 一、民意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8-16页 |
| (一) 民意的一般含义 | 第8-11页 |
| 1、词源意义上的民意含义 | 第8-9页 |
| 2、学者对民意含义的探寻 | 第9-10页 |
| 3、民意与相关概念的对比与分析 | 第10-11页 |
| 4、刑事司法语境中的民意 | 第11页 |
| (二) 网络民意—一种新型民意 | 第11-13页 |
| (三) 民意的特征、数量及功能 | 第13-16页 |
| 1、民意的特征 | 第13-14页 |
| 2、民意的数量 | 第14页 |
| 3、民意的功能 | 第14-16页 |
| 二、民意影响量刑的模式 | 第16-21页 |
| (一) 若干诉讼案件的基本模式与特征 | 第16-18页 |
| (二) 民意影响量刑的运作结构模式 | 第18-21页 |
| 1、邓玉娇案 | 第18-19页 |
| 2、许霆案 | 第19-21页 |
| 三、民意影响量刑的本质 | 第21-26页 |
| (一) 什么民意能够影响量刑 | 第21-22页 |
| (二) 从我国司法体制溯源 | 第22-23页 |
| (三) 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寻根 | 第23-24页 |
| (四) 基于国情的探索 | 第24-26页 |
| 四、民意影响量刑的依据 | 第26-28页 |
| (一) 基于现代民主政治 | 第26-27页 |
| (二) 基于量刑情节 | 第27-28页 |
| 五、民意影响量刑的范围 | 第28-30页 |
| (一) “民意审判”是一伪命题 | 第28页 |
| (二) 民意介入量刑的基本范围 | 第28-30页 |
| 六、民意影响量刑的路径 | 第30-35页 |
| (一) 倾听型司法 | 第30-32页 |
| 1、完善现有制度 | 第31页 |
| 2、建立新制度 | 第31-32页 |
| (二) 透明型司法 | 第32-35页 |
| 1、完善现有制度 | 第33页 |
| 2、建立新制度 | 第33-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