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民事自认制度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民事自认制度概述第9-14页
 一、自认的含义及其构成要件第9-11页
  (一) 自认的含义第9-10页
  (二) 自认的构成要件第10-11页
 二、自认的分类第11-14页
  (一) 诉讼上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第11-12页
  (二) 完全自认和限制自认第12页
  (三) 明示自认和默示自认第12-13页
  (四) 当事人自认和诉讼代理人自认第13-14页
第二章 民事自认制度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第14-17页
 一、民事自认制度的理论来源第14-15页
  (一) 辩论主义第14页
  (二) 当事人处分主义第14-15页
  (三) 程序安定性的要求第15页
  (四) 诚实信用原则第15页
 二、民事自认制度的现实意义第15-17页
  (一) 便于定纷止争第15-16页
  (二) 利于提高诉讼效率第16页
  (三) 易于公平公正的实现第16-17页
第三章 自认的性质和效力第17-22页
 一、自认的性质第17-18页
  (一) 英美法系国家对自认性质的理解第17-18页
  (二) 大陆法系国家对自认性质的理解第18页
 二、自认的法律效力第18-19页
 三、自认的撤销第19-20页
 四、自认效力的限制第20-22页
第四章 我国自认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建议第22-27页
 一、我国自认制度的现状与不足第22-24页
  (一) 我国自认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不足第22-24页
  (二) 自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缺陷第24页
 二、完善我国自认制度的若干建议第24-27页
  (一) 应在《民事诉讼法》中系统规定自认制度第24-25页
  (二) 完善自认的种类和适用情况第25页
  (三) 准确界定自认的构成要件第25页
  (四) 严格限制自认的适用条件第25-26页
  (五) 完善自认撤回的规定第26页
  (六) 建立利于自认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第26-27页
结论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页

论文共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刑事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
下一篇: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研究--以一起疑难案例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