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硅团簇研究进展 | 第11-59页 |
·硅团簇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硅团簇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 第12-31页 |
·小尺寸硅团簇(n≤11)的结构 | 第12-13页 |
·中等尺寸硅团簇的结构特征 | 第13-31页 |
·硅团簇的结合能与物理化学性质及其随尺寸的变化 | 第31-57页 |
·硅团簇的结合能 | 第31-35页 |
·硅团簇的电离势、亲和能 | 第35-36页 |
·硅团簇的迁移率 | 第36-42页 |
·硅团簇的化学反应活性 | 第42-48页 |
·硅团簇的解离 | 第48-51页 |
·硅团簇的极化率 | 第5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2章 理论研究方法 | 第59-78页 |
·结构搜索方法 | 第59-68页 |
·模拟退火 | 第59-60页 |
·基因算法 | 第60-62页 |
·basin-hopping | 第62-63页 |
·minima-hopping | 第63-64页 |
·big-bang | 第64页 |
·本论文中采用的结构搜索方法 | 第64-68页 |
·计算方法 | 第68-77页 |
·紧束缚势方法 | 第68-72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72-74页 |
·本论文所使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程序包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3章 中等尺寸硅团簇(n≥31)的结构 | 第78-100页 |
·中性硅团簇结构 | 第78-90页 |
·Si_(31)-Si_(39)的结构特征(Zhou,2008) | 第78-82页 |
·Si_(40)-Si_(57),Si_(60)的结构特征(Zhou,2007b) | 第82-87页 |
·Si_(58)-Si_(70)的结构特征 | 第87-89页 |
·中性硅团簇结构演化规律 | 第89-90页 |
·硅团簇离子结构 | 第90-99页 |
·Si_(31)-Si_(40)离子结构 | 第91-94页 |
·Si_(41)-Si_(50)离子结构 | 第94-98页 |
·Si_(51)-Si_(60)的硅团簇离子结构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4章 中等尺寸硅团簇的性质与电子衍射光谱 | 第100-129页 |
·能隙、电离势、亲和能 | 第100-105页 |
·Si_(33),Si_(39),Si_(45)的结构与化学反应活性 | 第105-111页 |
·迁移率 | 第111-114页 |
·硅团簇的解离 | 第114-116页 |
·极化率 | 第116-119页 |
·电子衍射谱(EDS) | 第119-127页 |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5章 小尺寸硅团簇在硅表面的沉积 | 第129-139页 |
·Si_2在Si(111)7×7表面的沉积 | 第130-133页 |
·Si_3在Si(111)7×7表面的沉积 | 第133-135页 |
·Si_4在Si(111)7×7表面的沉积 | 第135-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结论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