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泥沙颗粒形貌的研究 | 第16-20页 |
·泥沙颗粒的形状 | 第16-17页 |
·泥沙颗粒的投影形状研究 | 第17-19页 |
·表面形貌的分形维数 | 第19-20页 |
·泥沙的吸附研究 | 第20-25页 |
·泥沙颗粒的吸附现象 | 第20页 |
·吸附理论 | 第20-21页 |
·影响重金属吸附的因素 | 第21-23页 |
·重金属迁移转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5-28页 |
第2章 天然水体中泥沙颗粒的形貌与元素观测 | 第28-43页 |
·引言 | 第28页 |
·几种泥沙颗粒形貌研究的电子显微镜简介 | 第28-37页 |
·实验前期准备 | 第30页 |
·颗粒图像的采集 | 第30-33页 |
·表面元素探测~X 射线显微分析技术 | 第33-37页 |
·天然水体中泥沙颗粒的形貌观测 | 第37-40页 |
·干净态泥沙颗粒的形貌观测 | 第40-42页 |
·泥沙颗粒表面清洁实验 | 第40-41页 |
·干净泥沙的电镜图像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泥沙颗粒的投影形状研究 | 第43-69页 |
·引言 | 第43页 |
·泥沙颗粒的形状 | 第43-44页 |
·颗粒投影形状的统计 | 第44-50页 |
·单颗粒泥沙的投影形状分析 | 第46页 |
·投影形状的概率统计 | 第46-50页 |
·傅立叶形状分析法 | 第50-67页 |
·傅立叶级数分析方法 | 第50-56页 |
·离散傅立叶分析方法 | 第56-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第4章 泥沙颗粒表面的形貌研究 | 第69-86页 |
·引言 | 第69页 |
·泥沙表面形貌的特征 | 第69-73页 |
·表面结构 | 第69-71页 |
·多孔隙结构 | 第71-73页 |
·泥沙颗粒的分形维数 | 第73-78页 |
·泥沙颗粒的表面分形维数 | 第74-76页 |
·泥沙颗粒的形貌结构分形维数 | 第76-77页 |
·讨论 | 第77-78页 |
·泥沙颗粒图像灰度值统计描述 | 第78-84页 |
·研究方法 | 第78-7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9-80页 |
·重构泥沙颗粒的表面形貌 | 第80-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描述泥沙与污染物相互关系平台的构建 | 第86-99页 |
·引言 | 第86-87页 |
·理论说明 | 第87-89页 |
·立论基础 | 第87-88页 |
·构建方法 | 第88页 |
·数学泥沙方程的构建 | 第88-89页 |
·数学泥沙的重构 | 第89-94页 |
·重心重构法 | 第89-91页 |
·表面重构法 | 第91-94页 |
·数学泥沙的空间特性 | 第94-98页 |
·数学泥沙表面高程模型 | 第95-96页 |
·数学泥沙的形貌特征要素 | 第96-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第6章 重金属Cu 离子吸附在泥沙颗粒表面的分布特征 | 第99-112页 |
·引言 | 第99页 |
·实验方法 | 第99-107页 |
·吸附实验 | 第100-104页 |
·电镜实验 | 第104-107页 |
·分析方法 | 第107-110页 |
·灰度值表面形貌模型 | 第107页 |
·吸附点位的形貌特征 | 第107-108页 |
·形貌特征的吸附能力分析 | 第108-110页 |
·讨论 | 第110-111页 |
·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7章 泥沙颗粒吸附重金属Cu 离子后的形貌结构变化 | 第112-125页 |
·引言 | 第112页 |
·泥沙颗粒表孔吸附的表征 | 第112-116页 |
·多孔性固体的吸附 | 第112-114页 |
·多孔性固体的吸附理论 | 第114-116页 |
·吸附作用造成孔隙表征的变化 | 第116-121页 |
·重金属Cu 离子吸附实验 | 第116页 |
·氮分子吸附-脱附实验 | 第116-121页 |
·讨论 | 第121-124页 |
·孔径分布 | 第121-122页 |
·比表面积 | 第122页 |
·孔体积 | 第122-123页 |
·平均孔径 | 第123页 |
·泥沙颗粒形貌结构的分形维数 | 第123-124页 |
·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8章 重金属Cu 离子在数学泥沙上的分布模拟 | 第125-134页 |
·引言 | 第125页 |
·数学泥沙的生成 | 第125-127页 |
·基本方程 | 第125-126页 |
·参数确定 | 第126页 |
·结果演示 | 第126-127页 |
·数学泥沙的验证 | 第127-130页 |
·验证方法~分形BET 理论 | 第127-128页 |
·数学泥沙的分形维数 | 第128-129页 |
·验证结果 | 第129-130页 |
·数学泥沙的形貌特征 | 第130页 |
·基于数学泥沙的Cu 离子吸附模拟 | 第130-133页 |
·Cu 离子的表面分布特征 | 第130-131页 |
·结果演示 | 第131-133页 |
·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6页 |
·结论 | 第134-135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35页 |
·研究展望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