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自由与自主--兼论政府干预市场的正当性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29页 |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3-17页 |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三、特色和创新 | 第23-25页 |
四、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5-27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第一章 市场的一般 | 第29-39页 |
第一节 市场、现代市场和市场经济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市场的政治脐带 | 第30-33页 |
第三节 自然秩序和建构秩序 | 第33-36页 |
第四节 世界性和民族性 | 第36-39页 |
第二章 市场的自由 | 第39-61页 |
第一节 自由和市场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市场自由诸学说 | 第41-49页 |
一、古典时期市场自由主义 | 第41-44页 |
二、新古典时期市场自由主义 | 第44-45页 |
三、当代市场自由主义 | 第45-49页 |
第三节 市场自由的局限 | 第49-54页 |
一、市场的自由并不能实现人的普遍自由 | 第49-50页 |
二、自由市场并非总有效率 | 第50-51页 |
三、市场自由并不能带来各国普遍繁荣 | 第51-53页 |
四、自由市场对道德和价值问题无能为力 | 第53-54页 |
第四节 通向市场自由之路:中国的实践 | 第54-61页 |
一、塑造市场主体,构筑自由经营的微观基础 | 第55-56页 |
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形成自由竞争的格局 | 第56-57页 |
三、改革价格管理,培育自动调节的市场体系 | 第57-58页 |
四、实施对外开放,促进自由贸易和自由投资发展 | 第58-61页 |
第三章 市场自主:理论和经验 | 第61-91页 |
第一节 市场自主的诠释 | 第61-65页 |
第二节 市场自主的理论 | 第65-71页 |
一、汉密尔顿的市场自主观点 | 第65-67页 |
二、李斯特的市场自主理论 | 第67-69页 |
三、普雷维什的市场自主理论 | 第69-71页 |
第三节 主要国家市场自主经验 | 第71-91页 |
一、英国 | 第72-74页 |
二、美国 | 第74-78页 |
三、法国 | 第78-81页 |
四、德国 | 第81-84页 |
五、日本 | 第84-87页 |
六、韩国 | 第87-91页 |
第四章 市场自主:中国现状和实现路径 | 第91-108页 |
第一节 中国市场自主的侵蚀和削弱 | 第91-97页 |
一、外资企业主导开放产业市场 | 第92-93页 |
二、外资企业以绝对优势占据高新技术产品市场 | 第93页 |
三、外资企业“专利圈地”方兴未艾 | 第93-94页 |
四、大量的民族品牌日渐消失 | 第94页 |
五、外商独资运动日益加剧 | 第94-95页 |
六、外资并购内资企业来势凶猛 | 第95-97页 |
第二节 侵蚀和削弱中国市场自主的原因 | 第97-101页 |
一、没有把市场本身作为战略性稀缺资源加以重视 | 第97-98页 |
二、外资政策未着力于培植本土企业竞争力 | 第98-99页 |
三、对做大做强本土企业缺乏耐心和信心 | 第99页 |
四、地方政府无序竞争和利益博弈 | 第99-100页 |
五、追随外国资本的买办阶层的消极影响 | 第100-101页 |
第三节 中国市场自主的实现 | 第101-108页 |
一、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发展民族产业 | 第103-105页 |
二、优化利用外资 | 第105-106页 |
三、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和外资安全审查机制 | 第106页 |
四、加强政府采购和引导国民消费国货 | 第106-108页 |
第五章 发达的市场和强势的政府 | 第108-116页 |
第一节 发达的市场:自由自主共生相契 | 第108-111页 |
一、自主和开放的统一 | 第109-110页 |
二、自由和发展的统一 | 第110页 |
三、财富增长和竞争力提高的统一 | 第110页 |
四、强市场和强政府的统一 | 第110-111页 |
第二节 发达的市场,强势的政府 | 第111-116页 |
结语 | 第116-11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17-124页 |
后记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