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5页 |
引言 | 第5-6页 |
一、刘天华先生生平简介 | 第6-8页 |
二、刘天华二胡作品的传播 | 第8-41页 |
(一) 刘天华的二胡作品 | 第8-16页 |
(二) 刘天华二胡作品的创作理念 | 第16-17页 |
(三) 刘天华二胡作品的传播 | 第17-41页 |
1、刘天华二胡作品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播 | 第17-22页 |
2、刘天华二胡作品在音乐会中的传播 | 第22-26页 |
3、刘天华二胡作品的自然传播与技术传播 | 第26-28页 |
4、刘天华二胡作品在广播电台的传播 | 第28-32页 |
5、刘天华二胡作品在电视台的传播 | 第32-38页 |
6、刘天华二胡作品在互联网的传播 | 第38-41页 |
三、刘天华二胡作品传播的思考 | 第41-51页 |
(一) 刘天华二胡作品的传播价值 | 第41-45页 |
(二) 刘天华的新音乐对建国以后二胡艺术的影响 | 第45-48页 |
(三) 2007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所引发的思考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1:刘天华历程事迹年谱 | 第55-57页 |
附录2:刘天华二胡曲《光明行》手稿 | 第57-58页 |
附录3:周少梅在《乐乐集》中的《虞舜熏风曲》 | 第58-59页 |
附录4:2007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决赛排名表 | 第59-65页 |
附录5:2007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半决赛排名表 | 第65-77页 |
附录6:2007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半决赛按组别总排名表 | 第77-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