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2 非政府组织与公共服务 | 第17-26页 |
| ·非政府组织的缘起 | 第17页 |
| ·非政府组织的涵义、特征及分类 | 第17-21页 |
|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 第19-20页 |
| ·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 第20-21页 |
| ·有关公共服务的阐释 | 第21-22页 |
| ·公共服务的内涵 | 第21页 |
| ·公共服务的主要特征 | 第21-22页 |
| ·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发展 | 第22页 |
|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为公共服务提供可能性 | 第22-24页 |
| ·非政府组织与公共服务的楔合点 | 第24-26页 |
| 3 非政府组织中的志愿者组织 | 第26-33页 |
| ·有关基本概念的研究 | 第26-27页 |
| ·志愿者组织的产生及原因 | 第27-28页 |
| ·志愿者组织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 | 第28-31页 |
| ·关于国外志愿者组织的发展研究 | 第28-30页 |
| ·关于我国志愿者组织的发展研究 | 第30-31页 |
| ·志愿者活动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意义 | 第31-33页 |
| 4 实证研究:重庆市青年志愿者活动 | 第33-50页 |
| ·重庆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历程 | 第33-35页 |
| ·启动期(1993-1994 年) | 第34页 |
| ·开发期(1995-1996 年) | 第34-35页 |
| ·成熟期(1997 年至今) | 第35页 |
| ·重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主要内容 | 第35-39页 |
| ·为大型社会活动提供服务 | 第36页 |
| ·依托社区,开展长期服务活动 | 第36-37页 |
| ·贫困地区帮困活动 | 第37-38页 |
| ·倡导新理念、新风气活动 | 第38-39页 |
| ·重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组织体系 | 第39-40页 |
| ·多级组织结构 | 第39-40页 |
| ·志愿者组织与成员结合的两种模式 | 第40页 |
| ·阶段性成功的背后 | 第40-50页 |
| ·现阶段所取得的成果 | 第41-42页 |
| ·志愿者活动的中国特色 | 第42-44页 |
| ·当前志愿者活动的不足 | 第44-50页 |
| 5 有待实现的阶段性转变 | 第50-69页 |
| ·发展阶段分析 | 第50-55页 |
| ·现在所处的阶段 | 第50-51页 |
| ·问题分析 | 第51-52页 |
| ·实现志愿组织功能的转变 | 第52-55页 |
| ·志愿组织的目标与动力 | 第55-61页 |
| ·激励理论:作用与困境 | 第55-57页 |
| ·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 | 第57-59页 |
| ·志愿组织激励的出发点 | 第59-61页 |
| ·内在激励 | 第61-64页 |
| ·提高个人对活动的评价 | 第61-63页 |
| ·增加活动的吸引力 | 第63-64页 |
| ·外在激励 | 第64-69页 |
| ·目标激励 | 第64-65页 |
| ·绩效评估 | 第65-66页 |
| ·奖励机制 | 第66-69页 |
| 6 结语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附录 | 第74-81页 |
| 附录一: “非政府组织志愿者活动认同研究”调查问卷 | 第74-77页 |
| 附录二: 关于“重庆地区青年志愿者活动情况调查”的专家访谈提纲 | 第77-78页 |
| 附录三: 关于“重庆地区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调查”的专家访谈提纲 | 第78-79页 |
| 附录四 | 第79-81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9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