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8-2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三) 理论依据 | 第12-16页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一、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一)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二) 分析与思考 | 第24-26页 |
二、调查的结果 | 第26-30页 |
(一) 学生生活费用主要来源情况 | 第26页 |
(二) 大学生日常消费水平 | 第26-27页 |
(三) 消费结构 | 第27-28页 |
(四) 影响消费的因素 | 第28页 |
(五) 对消费水平的自我评价 | 第28-30页 |
三、问题分析 | 第30-32页 |
(一) 多方面的来源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页 |
(二) 大学生中多层次的消费水平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 第30-31页 |
(三) 大学生消费结构上发生的上述新变化,应当说是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必然结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 第31-32页 |
四、讨论 | 第32-37页 |
(一) 学生生活费用主要来源情况 | 第32页 |
(二) 学生日常消费水平 | 第32-33页 |
(三) 消费结构 | 第33-34页 |
(四)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归因分析 | 第34-37页 |
五、结论 | 第37-38页 |
六、思考与启示 | 第38-41页 |
(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消费理念 | 第38页 |
(二) 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增加大学生的现代消费知识,完善大学生的消费知识结构 | 第38-39页 |
(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 | 第39页 |
(四)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齐抓共管,共同给予大学生关怀、帮助和监督,引导他们建立科学的消费观 | 第39-40页 |
(五) 积极开展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 第40页 |
(六) 加大对贫困生的支助力度,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问题 | 第40-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