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绪论 | 第7-11页 |
(一)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 论文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0页 |
(四)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二、我国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与信用缺失分析 | 第11-21页 |
(一) 经济学理论对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体系的要求和作用分析 | 第11-13页 |
(二) 信用体系、个人信用及信用的特征 | 第13-15页 |
(三) 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的构成及特征 | 第15-17页 |
(四) 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状况及其信用缺失负面效应分析 | 第17-19页 |
(五) 我国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缺失的内外部原因分析 | 第19-21页 |
三、国外信用体系、个人信用制度管理模式及借鉴 | 第21-27页 |
(一) 国外信用体系 | 第21-24页 |
(二) 国外个人信用制度的管理模式 | 第24-26页 |
(三) 国外信用体系和个信用制度管理模式对我国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体系的启示 | 第26-27页 |
四、我国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体系的构建 | 第27-42页 |
(一) 构建我国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体系的总体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27-35页 |
(二) 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体系的运行模式构建 | 第35-36页 |
(三) 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体系的管理体制构建 | 第36-38页 |
(四) 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体系的运行机制构建 | 第38-42页 |
五、我国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体系的环境建设 | 第42-46页 |
(一) 加强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文化建设 | 第42-43页 |
(二) 培养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社会责任 | 第43-44页 |
(三) 发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在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 第44页 |
(四) 发展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市场和信用行业 | 第44-46页 |
(五) 改善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信用体系法律制度环境 | 第46页 |
六、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一)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二) 展望与局限性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