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Summary | 第3-8页 |
一 前言 | 第8-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一)、国内外锥体科寄生原虫的分子分类学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 我国主要锥虫虫种 | 第10页 |
·伊氏锥虫 | 第10页 |
·马媾疫锥虫 | 第10页 |
2 目前国内外针对于锥虫分类学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3 锥虫的起源 | 第11页 |
4 锥虫的系统发育方式 | 第11页 |
5 锥虫的进化 | 第11-12页 |
6 国内以18S rDNA作为锥虫分类关系标准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2-13页 |
(二)、伊氏锥虫的诊断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 病原学诊断 | 第13-14页 |
2 血清学诊断 | 第14-16页 |
(三)、锥体科寄生原虫赖以生存的机制及其应用前景 | 第16-20页 |
1 免疫逃避机制 | 第16-17页 |
2 耐药性机制 | 第17-18页 |
3 抑制宿主细胞凋亡机制 | 第18-19页 |
4 锥体科寄生原虫生存机制的应用前景 | 第19-20页 |
(四)、锥虫的疫苗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三 实验部分 | 第21-3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6页 |
·材料 | 第21页 |
·虫体、菌种和质粒 | 第21页 |
·酶和试剂 | 第2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2页 |
·虫体的分离 | 第21页 |
·虫体总DNA的提取 | 第21-22页 |
·虫体细胞的裂解 | 第22页 |
·RNase的处理 | 第22页 |
·蛋白质沉淀 | 第22页 |
·DNA沉淀 | 第22页 |
·DNA的水合作用 | 第22页 |
·浓度与纯度的测定 | 第22页 |
·目的片段的扩增与回收 | 第22-24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2-23页 |
·PCR扩增 | 第23页 |
·PCR扩增体系 | 第23页 |
·PCR扩增程序 | 第23页 |
·PCR产物的回收 | 第23-24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24-25页 |
·目的片段与pGEM-T Easy载体的连接 | 第24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4-25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5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25-26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25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5-26页 |
·重组质粒的测序确证 | 第26页 |
2 结果 | 第26-30页 |
·锥虫18s rRNA的扩增及鉴定结果 | 第26页 |
·锥虫18s rRNA PCR扩增结果 | 第26页 |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结果 | 第26页 |
·目标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对接及进化关系分析 | 第26-29页 |
·论文涉及的锥虫18S rRNA基因在GanBank中的序号 | 第29-30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9页 |
附录 | 第3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56页 |
导师简介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