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1 导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国内外理论动态与观点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的整体构架 | 第12-13页 |
2 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 第13-23页 |
·论公司治理的内涵 | 第13-15页 |
·公司治理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 第15-17页 |
·公司治理机制概述 | 第17-20页 |
·公司内部激励机制 | 第17页 |
·公司内部治理的监督机制 | 第17-18页 |
·公司内部治理的决策机制 | 第18页 |
·公司外部治理市场机制 | 第18-19页 |
·公司外部治理行政机制 | 第19-20页 |
·公司外部治理社会机制 | 第20页 |
·国内外多种经营的理论研究和发展 | 第20-23页 |
·国际多元经营的产生和发展 | 第20页 |
·我国电力多种经营的产生和发展 | 第20-23页 |
3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成及现状 | 第23-29页 |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成 | 第23-25页 |
·股东会 | 第23页 |
·董事会 | 第23-24页 |
·经理人 | 第24页 |
·监事人 | 第24-25页 |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 第25-29页 |
·董事会机构职责不清,独立性不强 | 第25-26页 |
·监控机制不健全 | 第26-27页 |
·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足 | 第27页 |
·以国有股为主导的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严重 | 第27-28页 |
·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和由此产生的“代理问题” | 第28页 |
·公司治理的法制环境还需完善 | 第28-29页 |
4 湘潭电业局多种经营发展现状 | 第29-40页 |
·总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29页 |
·改制的指导思想 | 第29页 |
·改制的目的 | 第29-30页 |
·改制的原则 | 第30页 |
·改制的范围 | 第30-31页 |
·湘潭电业局多经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 | 第31-34页 |
·集团公司股本结构 | 第31页 |
·集体资产量化处置方案 | 第31-32页 |
·股份认购方案 | 第32-33页 |
·股权管理 | 第33-34页 |
·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 第34页 |
·改制的具体组织结构 | 第34-35页 |
·基本思路 | 第34-35页 |
·集团公司的功能设置 | 第35页 |
·机构设置 | 第35页 |
·改制后公司的运作模式 | 第35-36页 |
·电力多经企业发展前景分析 | 第36-40页 |
·加入WTO给电力多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机遇 | 第37页 |
·政府的优惠政策为电力多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 第37-38页 |
·市场细分促进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 | 第38页 |
·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 第38-40页 |
5 湘潭电业局多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产权方面的问题 | 第40-41页 |
·形式不完备 | 第41页 |
·运作不规范 | 第41-42页 |
·符合现代公司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 第42页 |
·缺少利益相关者意识 | 第42-43页 |
6 湖南聚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及构想 | 第43-51页 |
·可供选择的模式 | 第43-44页 |
·交叉持股 | 第43页 |
·特殊法人制度 | 第43页 |
·黄金股制度 | 第43页 |
·国有独资制度下的共同治理模式 | 第43-44页 |
·可供选择模式的分析 | 第44页 |
·风险因素 | 第44页 |
·外部环境 | 第44页 |
·结论 | 第44-51页 |
·长远发展目标下的模式 | 第44-45页 |
·现阶段可行的模式 | 第45页 |
·湖南聚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 | 第45-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