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0页 |
·论文选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1-17页 |
·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居住片区交通微循环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2 城市居住片区交通微循环系统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8页 |
·交通微循环系统的概念及内涵 | 第22-25页 |
·交通微循环原理 | 第22-24页 |
·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内涵 | 第24页 |
·城市居住片区交通微循环系统内涵 | 第24-25页 |
·城市居住片区交通微循环系统的特性 | 第25-26页 |
·交通需求特性 | 第25页 |
·交通流特性 | 第25-26页 |
·功能特性 | 第26页 |
·居住片区城市交通微循环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城市居住片区交通微循环系统现状问题分析 | 第28-38页 |
·居住片区路网系统现状分析 | 第28-31页 |
·居住片区外围城市干路网结构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居住片区内支路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住区内部路网现状分析 | 第30-31页 |
·居住片区交通组织现状 | 第31-35页 |
·居住片区动态交通系统现状 | 第31-32页 |
·居住片区静态交通系统现状 | 第32-35页 |
·居住片区街道生活环境现状 | 第35-36页 |
·街道功能与路权划分方面 | 第35页 |
·街道尺度方面 | 第35页 |
·街道绿化景观方面 | 第35-36页 |
·街道步行系统设计方面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居住片区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优化 | 第38-50页 |
·居住片区交通微循环系统优化流程 | 第38-39页 |
·住区结构优化 | 第39-40页 |
·旧城区封闭住区结构优化 | 第39页 |
·新旧过渡区及城郊封闭住区结构优化 | 第39-40页 |
·居住片区路网系统优化 | 第40-46页 |
·路网优化 | 第41-43页 |
·居住片区出入口优化 | 第43-46页 |
·居住片区交通组织优化 | 第46-47页 |
·居住片区动态交通系统优化 | 第46-47页 |
·居住片停车系统优化 | 第47页 |
·居住片区街道生活环境优化 | 第47-48页 |
·规划与政策管理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5 实例一:西安八府庄居住片区交通微循环系统优化改造 | 第50-64页 |
·八府庄居住片区概况及研究范围 | 第50-51页 |
·八府庄居住片区交通系统现状 | 第51-56页 |
·区域城市路网现状 | 第51-52页 |
·片区范围交通系统运行现状 | 第52-53页 |
·片区范围公共交通现状 | 第53-55页 |
·片区范围停车系统现状 | 第55-56页 |
·片区范围居民街道生活环境现状 | 第56页 |
·八府庄居住片区交通微循环系统优化改造与评价 | 第56-62页 |
·设计优化 | 第56-59页 |
·管理措施优化 | 第59页 |
·片区交通微循环系统优化指标评价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6 实例二:西安金泰丝路花城设计方案对交通微循环的考虑 | 第64-70页 |
·背景概述 | 第64-65页 |
·住区规划设计方案 | 第65-66页 |
·规划设计思考 | 第65页 |
·规划平面布局 | 第65-66页 |
·与城市互动的居住片区交通微循环系统考虑 | 第66-68页 |
·交通组织方面考虑 | 第66-67页 |
·居民街道交往空间的营造 | 第67-68页 |
·居住安宁与私密性的考虑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7 结论及展望 | 第70-72页 |
·研究主要成果 | 第70页 |
·研究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图录 | 第78-80页 |
表录 | 第80-82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4页 |
附录一:西安市八府庄居住片区交通调查问卷 | 第84-86页 |
附录二:西安市八府庄居住片区交通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