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专史论文--城市(镇)建筑发展史论文

介休古城传统城市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8页
   ·论文课题的提出第8-10页
     ·对中国当代城市设计的思考第8-9页
     ·对中国传统城市人居智慧的再认识第9-10页
   ·论文研究的重点与意义第10-12页
     ·论文研究的重点第10页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0-12页
   ·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内容第12页
   ·相关领域研究情况第12-14页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第14-18页
     ·基础理论第14页
     ·研究思路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研究框架第15-18页
2 介休古城的环境特征研究第18-36页
   ·介休古城的自然环境背景第18-25页
     ·地理位置第18-19页
     ·气候特征第19-20页
     ·地貌特征第20-23页
     ·河泉分布第23-25页
   ·自然山水环境特征第25-28页
   ·社会文化环境特征第28-34页
 小结第34-36页
3 介休古城的历史演进第36-46页
   ·古城的历史沿革第36-38页
     ·春秋至秦汉时期第36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第36-37页
     ·隋唐宋元时期第37页
     ·明清至今第37-38页
   ·古城的形态演进第38-40页
   ·介休古城空间形态特征第40-42页
   ·影响古城发展因素分析第42-44页
 小结第44-46页
4 介休古城功能构成要素研究第46-64页
   ·古城的功能构成要素第46-47页
   ·生存与安全保障的功能空间第47-49页
     ·生存居住第47-48页
     ·道路交通第48-49页
   ·社会公共事务活动的功能空间第49-52页
     ·城市治理第49-51页
     ·商品贸易第51页
     ·物资仓储第51-52页
   ·城市的精神活动空间第52-58页
     ·居民教化第52-54页
     ·神灵祭祀第54-56页
     ·贤良旌表第56页
     ·怡心景致第56-58页
   ·支撑系统研究第58-63页
     ·安全防卫第58-59页
     ·粮食的供应第59-60页
     ·灌溉与给水第60-62页
     ·城市的防洪第62-63页
 小结第63-64页
5 介休古城的空间特征研究第64-92页
   ·古城选址与自然山水格局第64-66页
   ·古城的整体朝向特征研究第66-67页
   ·城外重要建筑格局与自然的关系第67-72页
     ·平衡形势,营建景致第68-69页
     ·凸显轴线,赋形于意第69-71页
     ·宏阔璧圆,创造格局第71-72页
   ·古城的重要空间要素关系研究第72-77页
     ·重要建筑建造的时代第72-73页
     ·重要建筑的空间特征第73-75页
     ·城市道路的朝向与布局特征第75-76页
     ·民居建筑的整体空间形态特征第76-77页
   ·古城的空间尺度研究第77-80页
     ·县域空间下的尺度控制第77-78页
     ·城内空间格局的尺度控制第78-80页
   ·古城特色历史建筑研究第80-91页
 小结第91-92页
6 介休古城的传统设计方法总结第92-104页
   ·借“自然之特”构建城市山水格局第92-93页
   ·借“纵横轴线”营建城市的空间结构第93-95页
   ·借“标志建筑”塑造城市空间秩序第95-96页
   ·借“人文环境”培育城市精神第96-97页
   ·当今介休历史城市保护的认识第97-102页
     ·介休古城的现状第98页
     ·古城的现状问题第98页
     ·延续古城山水空间格局第98-99页
     ·维护古城整体空间秩序第99页
     ·传承历史的营城智慧第99-100页
     ·弘扬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第100-101页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第101-102页
 小结第102-104页
7 结语第104-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参考资料第110-114页
图录第114-116页
表录第116-11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均匀锈蚀SRC梁正截面承载力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下一篇:中小学教学楼抗震性能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