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1.脉络膜循环的生理与病理 | 第10-12页 |
| ·对脉络膜循环生理的认识 | 第10-11页 |
| ·对脉络膜循环障碍的病理的认识 | 第11-12页 |
| 2.病因 | 第12-13页 |
| ·变性类疾病 | 第12页 |
| ·创伤 | 第12-13页 |
| ·肿瘤 | 第13页 |
| ·炎症 | 第13页 |
| 3.CNV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 第13-16页 |
| ·血管生成刺激剂 | 第14-15页 |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 第14页 |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 第14页 |
|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Ang) | 第14-15页 |
| ·血管生成抑制剂 | 第15-16页 |
| ·血管抑素 | 第15页 |
| ·内皮抑素 | 第15-16页 |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 PEDF) | 第16页 |
| 4.临床表现 | 第16-18页 |
| ·症状 | 第16页 |
| ·眼底所见 | 第16-17页 |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 | 第17页 |
|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 | 第17-18页 |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 | 第18页 |
| 5.治疗进展 | 第18-24页 |
| ·传统激光疗法 | 第18-19页 |
| ·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 | 第19-20页 |
|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 | 第20页 |
| ·黄斑下CNV摘除(submacularsurgicalremovalofCNV) | 第20-21页 |
| ·药物治疗 | 第21-23页 |
| ·中医药治疗 | 第23-24页 |
| 6.新生血管的预防 | 第24-26页 |
| ·玻璃膜疣的预防性激光治疗 | 第24-25页 |
| ·饮食疗法 | 第25-26页 |
| 临床研究 | 第26-29页 |
| 1.对象和方法 | 第26-28页 |
| ·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2.统计方法 | 第28-29页 |
| 结果 | 第29-32页 |
| 1.视力 | 第29页 |
| ·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视力比较 | 第29页 |
| ·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视力比较 | 第29页 |
| ·两组间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 第29页 |
| 2 两组治疗后眼底情况比较 | 第29-30页 |
| 3.两组治疗后FFA荧光素渗漏情况比较 | 第30页 |
| 4.两组治疗后ICGA检查情况 | 第30页 |
| 5.两组疗效分析 | 第30-32页 |
| 讨论 | 第32-36页 |
| 1.现代医学对CNV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32页 |
| 2.祖国医学对CNV的认识 | 第32-33页 |
| 3.治疗方药分析 | 第33-34页 |
| ·葛芪汤方药分析 | 第33-34页 |
| ·葛根素作用分析 | 第34页 |
| 4.疗效分析 | 第34-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43-45页 |
| 个人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