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原鮡个体生物学及种群生态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29页 | 
|  1 文献宗述 | 第13-27页 | 
|    ·西藏鱼类研究 | 第13-15页 | 
|    ·黑斑原鮡研究 | 第15-17页 | 
|    ·鱼类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7-25页 | 
|      ·年龄鉴定 | 第18-20页 | 
|      ·生长分析 | 第20-21页 | 
|      ·繁殖策略 | 第21-24页 | 
|      ·食性分析 | 第24-25页 | 
|    ·渔业资源评估及其实践应用 | 第25-27页 |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年龄鉴定 | 第29-43页 | 
|  1 引言 | 第2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    ·样本采集 | 第29页 | 
|    ·样本处理 | 第29-30页 | 
|      ·鳃盖骨 | 第29页 | 
|      ·脊椎骨 | 第29-30页 | 
|      ·耳石 | 第30页 | 
|    ·图片摄制及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  3 结果 | 第31-38页 | 
|    ·年轮特征 | 第31-32页 | 
|      ·鳃盖骨 | 第31页 | 
|      ·脊椎骨 | 第31-32页 | 
|      ·耳石 | 第32页 | 
|    ·年龄鉴定 | 第32-38页 | 
|      ·判别能力 | 第32-33页 | 
|      ·可重复性 | 第33页 | 
|      ·三种材料鉴定年龄比较 | 第33-38页 | 
|  4 讨论 | 第38-43页 | 
| 第三章 生长特征 | 第43-57页 | 
|  1 引言 | 第4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    ·样本采集 | 第43页 | 
|    ·脊椎骨处理与测量 | 第43-44页 | 
|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  3 结果 | 第44-55页 | 
|    ·渔获物的全长、体重和年龄组成 | 第44-45页 | 
|    ·丰满度 | 第45-46页 | 
|    ·全长和体重的关系 | 第46-47页 | 
|    ·脊椎骨半径与全长的关系及生长退算 | 第47-48页 | 
|    ·生长参数与生长模型 | 第48-52页 | 
|    ·生长速度、加速度和生长拐点 | 第52-55页 | 
|  4 讨论 | 第55-57页 | 
| 第四章 繁殖策略 | 第57-79页 | 
|  1 引言 | 第5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    ·标本采集 | 第57-58页 | 
|    ·样本处理与数据分析 | 第58-59页 | 
|  3 结果 | 第59-73页 | 
|    ·性征 | 第59页 | 
|    ·繁殖群体组成 | 第59-61页 | 
|    ·初次性成熟大小 | 第61-64页 | 
|    ·繁殖季节 | 第64页 | 
|    ·产卵类型 | 第64-66页 | 
|    ·生殖力 | 第66-69页 | 
|      ·绝对生殖力和相对生殖力 | 第66页 | 
|      ·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关系 | 第66-69页 | 
|    ·性腺发育 | 第69-72页 | 
|      ·精巢发育分期 | 第69-70页 | 
|      ·卵巢发育分期 | 第70页 | 
|      ·精巢发育组织学 | 第70-71页 | 
|      ·卵巢发育组织学 | 第71-72页 | 
|    ·生活空间和繁殖习性 | 第72-73页 | 
|  4 讨论 | 第73-79页 | 
| 第五章 食性与消化器官结构 | 第79-97页 | 
|  1 引言 | 第79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9-81页 | 
|    ·样本采集 | 第79页 | 
|    ·食性分析 | 第79-80页 | 
|    ·组织切片与观察 | 第80页 | 
|    ·同工酶分析 | 第80页 | 
|    ·数据处理 | 第80-81页 | 
|  3 结果 | 第81-90页 | 
|    ·食物组成 | 第81-86页 | 
|      ·不同全长食物组成比较 | 第81-84页 | 
|      ·不同性腺发育时期食物组成比较 | 第84页 | 
|      ·不同栖息地食物组成比较 | 第84-85页 | 
|      ·食物多样性比较 | 第85-86页 | 
|    ·摄食强度 | 第86-87页 | 
|      ·不同全长摄食强度比较 | 第86-87页 | 
|      ·不同性腺发育期的摄食强度 | 第87页 | 
|    ·消化器官形态结构 | 第87-90页 | 
|      ·口咽腔 | 第87页 | 
|      ·食管 | 第87-88页 | 
|      ·胃 | 第88页 | 
|      ·肠道 | 第88-89页 | 
|      ·肝 | 第89-90页 | 
|  4 讨论 | 第90-97页 | 
| 第六章 栖息地水质特征 | 第97-107页 | 
|  1 引言 | 第97页 | 
|  2 方法 | 第97-99页 | 
|  3 结果 | 第99-104页 | 
|    ·水质分析 | 第99-103页 | 
|      ·溶氧 | 第99页 | 
|      ·水温 | 第99-101页 | 
|      ·悬浮物 | 第101页 | 
|      ·氮、磷 | 第101-102页 | 
|      ·水体金属离子 | 第102-103页 | 
|      ·其它 | 第103页 | 
|    ·水质评价 | 第103-104页 | 
|  4 结论 | 第104-107页 | 
| 第七章 种群评析 | 第107-119页 | 
|  1 引言 | 第10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10页 | 
|    ·样本采集处理 | 第107-108页 | 
|    ·数据分析 | 第108-110页 | 
|      ·死亡参数估算 | 第108-109页 | 
|      ·资源评估模型 | 第109-110页 | 
|  3 结果 | 第110-118页 | 
|    ·生长和死亡参数 | 第110页 | 
|      ·生长参数 | 第110页 | 
|      ·年龄参数 | 第110页 | 
|      ·死亡参数 | 第110页 | 
|    ·开发比 | 第110-112页 | 
|    ·种群评析 | 第112-118页 | 
|      ·捕捞强度对黑斑原鮡种群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      ·捕捞强度对黑斑原鮡种群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      ·渔获量与捕捞强度和开捕年龄的关系 | 第116-118页 | 
|  4 讨论 | 第118-119页 | 
| 主要结论 | 第119-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37页 | 
| 致谢 | 第137-138页 | 
| 附录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