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19页 |
·课题背景 | 第14-17页 |
·语音压缩编码标准 | 第14-15页 |
·算法标准的发展和属性 | 第15-16页 |
·参考框架的发展和属性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全文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算法标准中的关键技术 | 第19-29页 |
·G722 算法简介 | 第20-21页 |
·ALG 接口 | 第21-22页 |
·IALG 接口 | 第22-24页 |
·内存动静态分配 | 第24-27页 |
·静态内存分配 | 第24-26页 |
·动态内存分配 | 第26-27页 |
·其他重要的数据结构和函数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参考框架RF3 中的关键技术 | 第29-47页 |
·DSP/BIOS 的配置 | 第29-36页 |
·DSP/BIOS 的组件 | 第29-33页 |
·配置工具 | 第29-30页 |
·实时分析工具 | 第30-32页 |
·DSP/BIOS API 模块 | 第32-33页 |
·创建DSP/BIOS 配置 | 第33页 |
·DSP/BIOS 的线程管理与调度 | 第33-36页 |
·IOM 硬件驱动 | 第36-43页 |
·IOM 驱动模型简介 | 第36-37页 |
·类驱动 | 第37-39页 |
·微驱动 | 第39-40页 |
·类驱动适配层和微驱动层函数间的对应关系 | 第40页 |
·IOM 驱动数据传输机制 | 第40-43页 |
·软件中断管理 | 第43-44页 |
·RF3 数据流分析 | 第44-47页 |
第四章 G.722 算法标准库的实现及在RF3 下的调用 | 第47-84页 |
·系统实现的软硬件环境 | 第47-49页 |
·DSP 芯片选择 | 第47-48页 |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8页 |
·软件调试工具 | 第48-49页 |
·G722 算法标准库关键技术的实现 | 第49-59页 |
·参数结构体的定义 | 第49-50页 |
·算法执行函数的定义 | 第50页 |
·ALG 接口的实现 | 第50-51页 |
·IALG 接口的实现 | 第51-57页 |
·算法实体初始化函数 | 第53-54页 |
·算法实体激活函数 | 第54页 |
·算法实体注销函数 | 第54页 |
·算法实体内存定位函数 | 第54-55页 |
·算法实体内存释放函数 | 第55-56页 |
·算法实体参数控制函数 | 第56页 |
·算法实体内存块统计函数 | 第56-57页 |
·动静态内存分配的实现 | 第57-59页 |
·算法标准库实现总结 | 第59页 |
·IOM 驱动的实现 | 第59-66页 |
·配置类驱动和微驱动对象 | 第60页 |
·类驱动参数结构体的定义 | 第60-62页 |
·微驱动关键函数的实现 | 第62-64页 |
·通道绑定函数 | 第62-63页 |
·通道创建函数 | 第63-64页 |
·I/O 请求发送函数 | 第64页 |
·IOM 驱动数据传输的实现 | 第64-66页 |
·DSP/BIOS 的配置 | 第66-72页 |
·DSP 系统的配置 | 第66-68页 |
·MEM 模块的配置 | 第68页 |
·PIP 模块的配置 | 第68-70页 |
·SWI 软件中断的配置 | 第70-71页 |
·DEC 模块的配置 | 第71-72页 |
·MCBSP-DMA-PIP 的数据流程分析 | 第72-78页 |
·接收数据流程 | 第72-73页 |
·发送数据流程 | 第73-74页 |
·几个关键函数的实现 | 第74-78页 |
·创建PIO 适配层传输实体函数 | 第74页 |
·适配层与微驱动间数据传输函数 | 第74-76页 |
·适配层接收提示函数 | 第76页 |
·适配层从微驱动取数据函数 | 第76-77页 |
·适配层发送提示函数 | 第77页 |
·适配层从微驱动取空帧函数 | 第77-78页 |
·RF3 线程控制的实现 | 第78-82页 |
·系统和线程初始化 | 第78-79页 |
·线程数据循环流程 | 第79-82页 |
·初始化线程资源结构体 | 第80页 |
·软件中断服务程序 | 第80-82页 |
·程序运行结果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84-86页 |
·本论文贡献 | 第84-85页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个人简介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