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波导光学与集成光学论文--集成光学器件论文

微纳结构光子学器件设计及理论分析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表面等离子体研究的历史里程碑第13-14页
 §1.2 表面等离子体亚波长光学的形成和发展第14-22页
  §1.2.1 表面等离子体的近场研究第16-17页
  §1.2.2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光子学器件第17-22页
  §1.2.3 表面等离子体亚波长光学发展方向第22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2-24页
 参考文献第24-28页
第二章 SPs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数值分析方法第28-50页
 §2.1 表面等离子体的基本性质第28-37页
  §2.1.1 表面等离子体的色散关系第28-32页
  §2.1.2 表面等离子体的激发方式第32-34页
  §2.1.3 表面等离子体的四个特征长度参数第34-37页
 §2.2 金属介质的色散性质第37-39页
 §2.3 SPs研究的主要数值方法第39-47页
  §2.3.1 严格耦合波分析法RCWA简介第40-41页
  §2.3.2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第41-43页
  §2.3.3 FDTD的介质界面电磁参数选取第43-44页
  §2.3.4 FDTD的边界条件第44-46页
  §2.3.5 FDTD的数值稳定性第46-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第三章 AFM辅助表面等离子体泄漏模式光刻技术第50-70页
 §3.1 现有光刻技术简介第51-52页
 §3.2 AFM工作模式简介第52-54页
 §3.3 AFM辅助表面等离子体泄漏模式光刻技术第54-67页
  §3.3.1 金属光栅侧端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光刻技术第55-60页
  §3.3.2 移离ATR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光刻技术第60-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第四章 TE偏振亚波长金属光栅的增强透过性质第70-88页
 §4.1 矩形亚波长金属光栅的透过性质第70-78页
  §4.1.1 单层介质膜包覆情形第71-75页
  §4.1.2 双层介质膜包覆情形第75-78页
 §4.2 椭圆形亚波长金属光栅的透过性质第78-82页
  §4.2.1 介质膜厚度对透过谱的影响第79-81页
  §4.2.2 椭圆形貌比对透过谱的影响第81页
  §4.2.3 非对称结构的透过谱第81-82页
 §4.3 通信波长1550nm的偏振器件设计第82-84页
 §4.4 本章小结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第五章 近场探针激发下的量子点共振能量转移研究第88-104页
 §5.1 基于量子点间共振能量转移的纳米光开关模型第88-92页
 §5.2 近场探针激发下单个荧光分子的发光特性第92-95页
 §5.3 近场激发下量子点间的共振能量转移第95-101页
  §5.3.1 量子化处理模型第95-98页
  §5.3.2 分析与讨论第98-101页
 §5.4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4页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104-106页
 §6.1 主要研究工作第104-105页
 §6.2 展望和建议第105-10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商业系统规划研究
下一篇:铁路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