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聚合类树脂及塑料论文--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论文

二氧化锰—磷酸—硫酸微蚀体系对ABS工程塑料的表面微蚀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ABS表面微蚀的研究背景第10-11页
   ·ABS表面无铬微蚀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内外关于ABS表面无铬微蚀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MnO_2微蚀体系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4-16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16-24页
   ·实验材料第16页
   ·实验流程第16-19页
     ·表面前处理的实验流程第16-17页
     ·ABS基板表面镀铜的实验流程第17-19页
   ·表面性质表征第19-21页
     ·ABS基板的表面形貌变化第19页
     ·ABS基板的表面亲水性变化第19-20页
     ·ABS基板的粘结强度变化第20-21页
   ·微蚀体系的电化学分析第21-22页
     ·实验原理第21-22页
     ·实验方法第22页
   ·实验试剂及设备第22-24页
     ·实验试剂第22页
     ·实验设备第22-24页
第3章 二氧化锰微蚀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第24-30页
   ·引言第24页
   ·不同配比MnO_2-H_2SO_4二元微蚀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第24-26页
     ·硫酸浓度对MnO_2-H_2SO_4微蚀体系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第24-25页
     ·MnO_2含量对MnO_2-H_2SO_4微蚀体系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第25-26页
   ·不同配比MnO_2-H_3PO_4-H_2SO_4三元微蚀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第26-27页
     ·硫酸浓度对MnO_2-H_3PO_4-H_2SO_4微蚀体系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第26页
     ·MnO_2含量对MnO_2-H_3PO_4-H_2SO_4微蚀体系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第26-27页
   ·二元微蚀体系和三元微蚀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比较第27-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MnO_2-H_3PO_4-H_2SO_4微蚀体系对ABS塑料的表面微蚀研究第30-52页
   ·引言第30-31页
   ·MnO_2-H_3PO_4-H_2SO_4三元微蚀体系的确定第31-32页
   ·H_3PO_4-H_2SO_4浓度对ABS工程塑料微蚀效果的影响第32-37页
     ·二元体系处理的ABS工程塑料的表面形貌第32页
     ·不同H_3PO_4-H_2SO_4浓度对ABS工程塑料表面微蚀形貌的影响第32-35页
     ·H_3PO_4-H_2SO_4浓度对ABS工程塑料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第35-36页
     ·H_3PO_4-H_2SO_4浓度对ABS工程塑料粘结强度的影响第36-37页
   ·MnO_2含量对ABS工程塑料微蚀效果的影响第37-41页
     ·MnO_2含量对ABS工程塑料表面形貌的影响第38-39页
     ·MnO_2含量对ABS工程塑料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第39-40页
     ·MnO_2含量对ABS工程塑料粘结强度的影响第40-41页
   ·微蚀温度对ABS工程塑料微蚀效果的影响第41-45页
     ·微蚀温度对ABS工程塑料表面形貌的影响第41-43页
     ·微蚀温度对ABS工程塑料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第43-44页
     ·微蚀温度对ABS工程塑料粘结强度的影响第44-45页
   ·微蚀时间对ABS工程塑料微蚀效果的影响第45-46页
   ·定量分析处理后ABS工程塑料的表面化学性质第46-51页
     ·AFM检测ABS粗糙度第46-47页
     ·ABS表面红外光谱分析第47-48页
     ·ABS表面XPS分析第48-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超声辅助MnO_2-H_3PO_4-H_2SO_4微蚀体系对ABS工程塑料的表面微蚀研究第52-58页
   ·引言第52页
   ·实验步骤第52-53页
   ·超声辅助不同浓度三元微蚀体系的微蚀效果第53-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6章 全文总结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无机金属离子对氯过氧化物酶催化性能的影响及构效关系研究
下一篇:环境敏感性磷酰胆碱基ABA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胶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