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引言 | 第11-19页 |
| (一) 选题 | 第11-12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四) 本文遵循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第18页 |
| (五) 需同读者交代的与论文有关的其它问题 | 第18-19页 |
| 1. 破产管理人的概念与法律地位 | 第19-29页 |
| ·破产管理人来由及其概念解析 | 第19-20页 |
|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 | 第20-29页 |
| ·大陆法系学说 | 第20-23页 |
| ·英美法系的做法 | 第23-24页 |
| ·我国学者的观点及新破产法中关于管理人的概括规定 | 第24-25页 |
|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与破产管理人专业化 | 第25-29页 |
| 2. 我国新破产法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的分析 | 第29-37页 |
| ·我国新破产法中关于破产管理人的监督举措 | 第29-30页 |
| ·较之“清算组”监督不利的巨大进步 | 第30-34页 |
| ·“清算组”的监督规定 | 第30-31页 |
| ·新破产法中关于“管理人”规定的巨大进步 | 第31-34页 |
| ·存在缺憾并分析缘由 | 第34-37页 |
| ·存在的缺憾 | 第34-35页 |
| ·分析缺憾的缘由 | 第35-37页 |
| 3. 破产管理人监督法律规制探究 | 第37-51页 |
| ·世界其他国家的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 | 第37-43页 |
| ·英国的做法 | 第37-39页 |
| ·美国的做法 | 第39-41页 |
| ·德国的做法 | 第41-42页 |
| ·日本的做法 | 第42-43页 |
| ·对各国监督机制的分析比较 | 第43-51页 |
| ·英国 | 第46-48页 |
| ·美国 | 第48-49页 |
| ·德国 | 第49页 |
| ·日本 | 第49-51页 |
| 4. 建立我国破产管理人监督体系的构想 | 第51-69页 |
| ·破产管理人职业层面的监督 | 第51-55页 |
| ·对破产管理人专业化的分析 | 第51-53页 |
| ·行业自身的监督体系 | 第53-55页 |
|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 第55-60页 |
| ·“勤勉尽责,忠实执行职务”的评述 | 第55-56页 |
| ·“忠实、注意义务”的理论架构 | 第56-57页 |
| ·具体要求 | 第57-60页 |
| ·多元化的监督主体 | 第60-63页 |
| ·法院的监督 | 第60-61页 |
| ·债权人会议与债权人委员会的监督 | 第61-63页 |
| ·完善责任监督机制 | 第63-69页 |
| ·民事、行政、刑事责任的监督 | 第63-67页 |
| ·免责情况 | 第67-69页 |
| 结语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后记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