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想象的“工农兵”与“工农兵”的想象--《诗刊》(1957-1964)“工农兵诗歌”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9页
绪论第9-13页
第一章 1957—1958:想象的"工农兵"第13-45页
 第一节 想象的"工农兵"的符号化进程第13-21页
  一、俯视与平视中的"工农兵"第13-16页
   1、俯视中的"工农兵"第13-15页
   2、平视中的"工农兵"第15-16页
  二、仰视中的"工农兵"第16-21页
 第二节 想象的"工农兵"符号化的生产机制第21-29页
  一、"工农兵"形象的意识形态属性第22-23页
  二、《诗刊》的编辑理念及策略第23-25页
  三、"怎么写"与"写什么"第25-29页
 第三节 想象的"工农兵"符号化的表现形态第29-39页
  一、生存世界的符号化第29-34页
   1、符号之一:海第29-32页
   2、符号之二:战场第32-33页
   3、符号之三:黄金与白银第33-34页
  二、"工农兵"形象的符号化第34-39页
   1、符号之一:斗士形象第34-36页
   2、符号之二:道德至善者形象第36-37页
   3、符号之三:男性化的女性形象第37-38页
   4、符号之四:爱的圣洁者形象第38-39页
 第四节 想象的"工农兵"符号化的深层分析第39-45页
  一、想象的"工农兵"的时代选择第39-42页
   1、"工农兵"形象与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第39-40页
   2、"工农兵"形象与现代理想的确立第40-42页
  二、符号化"工农兵"的时代意义与价值第42-45页
   1、符号化"工农兵"的时代意义第42页
   2、想象与"工农兵"符号的权力逻辑第42-45页
第二章 1959—1964:"工农兵"的想象第45-61页
 第一节 "工农兵"想象的激活策略第45-51页
  一、以视觉激活诗的想象策略及其分析第45-49页
  二、以听觉激活诗的想象策略及其分析第49-51页
   1、诗谱曲活动第49-50页
   2、诗朗诵运动第50-51页
 第二节 "工农兵"想象的完型化过程第51-58页
  一、从凡人到英雄第51-55页
   1、"木兰式"女英雄第52-53页
   2、"雷锋式"道德英雄第53-55页
  二、从生产斗争到阶级斗争第55-58页
 第三节 "工农兵"的价值形象与民族国家想象——"完型化"工农兵形象的一种解读第58-61页
  一、"完型化"工农兵形象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合法性建构第58-59页
  二、"完型化"工农兵形象与"新的民族国家精神的塑造"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个人简历第66-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
下一篇:小波理论与经济金融时序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