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理论论文--汇兑论文

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第一章 汇率的基本理论第15-28页
 第一节 汇率的常识第15-21页
  一、汇率的引出第15-17页
  二、汇率的演变历史第17-19页
  三、汇率的分类第19-21页
 第二节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第21-24页
  一、国际收支第21-22页
  二、相对通货膨胀率第22页
  三、相对利率水平第22-23页
  四、市场预期第23页
  五、政府的市场干预第23页
  六、经济增长率第23-24页
 第三节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主要影响第24-28页
  一、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收支第24-25页
  二、汇率变动与物价水平第25页
  三、汇率变动与资本流动第25-26页
  四、汇率变动与外汇储备第26页
  五、汇率变动与一国国内就业、国民收入及资源配置第26-27页
  六、汇率变动与国际经济关系第27-28页
第二章 汇率的决定理论及其发展第28-40页
 第一节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第28-36页
  一、国际借贷学说第28页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第28-29页
  三、利息平价理论第29-30页
  四、国际收支理论第30-31页
  五、货币主义理论第31-34页
  六、理性预期汇率理论第34-35页
  七、汇率的新闻模型第35-36页
 第二节 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第36-40页
第三章 购买力平价理论综述第40-52页
 第一节 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第40页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扩展第40-52页
  一、交易成本和进口关税对购买力平价的影响第40-42页
  二、工资成本汇率理论第42-44页
  三、多国购买力平价模型第44-49页
  四、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第49-52页
第四章 购买力平价检验综述第52-78页
 第一节 实际汇率第52-54页
 第二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检验方法的发展历程第54-64页
  一、早期的PPP经验研究文献第55-56页
  二、真实汇率的单位根检验第56-57页
  三、PPP的协整研究第57-59页
  四、长期跨时研究第59页
  五、面板数据研究第59-63页
  六、真实汇率的非线性检验第63-64页
 第三节 购买力平价的界限检验方法第64-66页
 第四节 购买力平价偏离模型第66-78页
  一、汇率超调模型第66-69页
  二、扩展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其修正第69-73页
  三、结构模型和实际汇率偏离第73-78页
第五章 购买力平价在人民币汇率中的实证检验第78-154页
 第一节 数据的取得第78-79页
 第二节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实证第79-96页
  一、单变量形式第79-81页
  二、两变量形式第81-88页
  三、三变量形式第88-96页
 第三节 人民币对日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实证第96-109页
  一、单变量形式第96-98页
  二、两变量形式第98-105页
  三、三变量形式第105-109页
 第四节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实证(不同指数I)第109-120页
  一、数据的取得第109-110页
  二、单变量形式第110-111页
  三、两变量形式第111-115页
  四、三变量形式第115-120页
 第五节 人民币对日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实证(不同指数I)第120-131页
  一、数据的取得第120页
  二、单变量形式第120-122页
  三、两变量形式第122-126页
  四、三变量形式第126-131页
 第六节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实证(不同指数II)第131-141页
  一、数据的取得第131页
  二、单变量形式第131-133页
  三、两变量形式第133-137页
  四、三变量形式第137-141页
 第七节 人民币对日元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实证(不同指数II)第141-154页
  一、数据的取得第141-142页
  二、单变量形式第142-143页
  三、两变量形式第143-148页
  四、三变量形式第148-154页
第六章 结论分析第154-159页
 第一节 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的缺陷第154-156页
 第二节 检验的技术问题第156-158页
 第三节 不足之处第158-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刘白羽晚年散文研究
下一篇:想象的“工农兵”与“工农兵”的想象--《诗刊》(1957-1964)“工农兵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