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 第1-55页 |
致谢 | 第3-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1.作家简介 | 第11-12页 |
2.《河湾》与《到达之谜》简介 | 第12-13页 |
3.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13-15页 |
第一章 两个世界 | 第15-21页 |
第一节 陌生人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两个世界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内心与世界之间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意象 | 第21-24页 |
第一节 意象的定义 | 第21页 |
第二节 奈保尔意象的特色 | 第21-24页 |
第三章 风信子和废墟的意象 | 第24-33页 |
第一节 风信子的意象 | 第24-27页 |
第二节 废墟的意象 | 第27-33页 |
第四章 长青藤和白嘴鸦的意象 | 第33-39页 |
第一节 长青藤意象 | 第33-36页 |
第二节 白嘴鸦意象 | 第36-39页 |
第五章 抵达 | 第39-47页 |
第一节 自我的抵达 | 第41-43页 |
第二节 他者的抵达 | 第43-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1页 |
参考书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英文部分 | 第55-120页 |
Acknowledgements | 第57-62页 |
Abstarct | 第62-64页 |
中文摘要 | 第64-65页 |
Introduction | 第65-71页 |
1. Life and Career | 第65-66页 |
2. The Introduction to the Two Books | 第66-68页 |
3.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urpose | 第68-71页 |
Chapter One Naipaul and His Two Worlds | 第71-78页 |
·Naipaul as the Stranger | 第71-73页 |
·Naipaul's Two Worlds | 第73-75页 |
·Sven Birkerts and his ideas about "written word" | 第75-78页 |
Chapter Two Naipaul's Images | 第78-83页 |
·Definition of Image | 第78-79页 |
·Characteristics of Naipaul's Images | 第79-83页 |
·Detailedness | 第79-80页 |
·Self-reflection | 第80页 |
·Keen Sensations | 第80页 |
·Profound Insight | 第80-81页 |
·Reconstruction of Mental Pictures | 第81-83页 |
Chapter Three The Images of Hyacinths and Ruins | 第83-95页 |
·The Image of Hyacinths | 第83-88页 |
·Aestheticism | 第83-85页 |
·Vitality | 第85-88页 |
·The Image of Ruins | 第88-95页 |
Chapter Four The Image of Ivy and Rooks | 第95-102页 |
·The Image of Ivy | 第95-98页 |
·The Image of Rooks | 第98-102页 |
Chapter Five The Spiritual Arrival | 第102-113页 |
·Arrival in Naipaul's Sense | 第102-110页 |
·The Arrival of the Self | 第104-107页 |
·The Arrival of the Other | 第107-110页 |
·A Brief Comparison of the Two Books | 第110-113页 |
Conclusion | 第113-115页 |
Notes | 第115-118页 |
Bibliography | 第118-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