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Summary | 第4-12页 |
| 前言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 1 冰川微生物的研究状况 | 第13-17页 |
| ·南极环境微生物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其它大陆高山冰川微生物的研究 | 第14-17页 |
| 2 冰川微生物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 ·气候 | 第17页 |
| ·其它生物 | 第17-18页 |
| ·微生物适应能力 | 第18页 |
| ·海拔高度 | 第18页 |
| ·矿物含量 | 第18页 |
| 3 微生物活性物质 | 第18-21页 |
| ·抗冻物质 | 第18-19页 |
| ·多不饱和脂肪酸 | 第19-20页 |
| ·抗紫外辐射物质 | 第20页 |
| ·抗菌、抗肿瘤物质 | 第20页 |
| ·低温酶 | 第20-21页 |
| ·冷休克蛋白 | 第21页 |
| 4 冰川环境 | 第21-22页 |
| ·冰芯矿物组成结构 | 第21-22页 |
| ·冰川温度和pH 值 | 第22页 |
| 5 微生物的来源 | 第22-23页 |
| 6 冰川微生物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 ·冰芯中微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 ·传统培养和分离方法 | 第23-24页 |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 ·总 DNA 中 MOL %G+ C 丰度分析 | 第24页 |
| ·16S RRNA 基因克隆技术 | 第24-25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TGGE)图谱 | 第25-26页 |
| ·核酸杂交法 | 第26页 |
|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方法 | 第26页 |
| ·RFLP 谱图分析 | 第26-27页 |
| 7 研究区域 | 第27-28页 |
| ·冰芯样品的采集地点概况 | 第27页 |
| ·奎屯河51 号冰川概况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慕士塔格冰芯细菌的生理特征以及葡萄球菌MUZT-D84 CSPA 基因序列分析.. | 第28-35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8-29页 |
| ·供试材料 | 第28-29页 |
| ·供试菌株 | 第28页 |
| ·供试试剂 | 第28-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 ·菌株的活化及悬浮液的制备 | 第29页 |
| ·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29页 |
| ·PH 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29页 |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和 CSP基因的克隆 | 第2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 ·温度对冰川细菌生长的影响 | 第29-32页 |
| ·pH 值对冰川细菌的生长的影响 | 第32页 |
| ·Muzt-D84 菌株DNA 的扩增 | 第32-33页 |
| ·Muzt-D84 csp DNA 序列分析 | 第33-34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奎屯冰川冰雪微生物生存能力评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5-44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5-38页 |
| ·材料 | 第35-36页 |
| ·冰川样品的采集 | 第35-36页 |
| ·供试试剂和器材 | 第36页 |
| ·方法 | 第36-38页 |
| ·细胞着色的检测 | 第36-37页 |
| ·细胞生存能力的检测 | 第37页 |
| ·微生物数量的检测 | 第37页 |
| ·流式细胞检测 | 第37-38页 |
| ·细胞总数的计算 | 第38页 |
| ·冰川冰雪微生物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 ·细胞着色的测定 | 第38-39页 |
| ·细胞分类 | 第39-40页 |
| ·细胞丰度 | 第40页 |
| ·微生物细胞的死/活比例 | 第40-41页 |
| ·冰川冰雪微生物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1-42页 |
| ·冰雪微生物数量及死/活比随深度的变化 | 第41-42页 |
| ·微生物数量随海拔的变化 | 第42页 |
| ·微生物与污化物的关系 | 第42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奎屯冰川表面细菌菌群结构 | 第44-6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 ·冰川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44-45页 |
| ·冰川总 DNA 提取 | 第45-47页 |
| ·DNA 提取方法 | 第45页 |
| ·DNA 纯度、质量检测 | 第45-46页 |
| ·提取 DNA 的 PCR 扩增检测 | 第46页 |
| ·165 RNA 扩增片段的基因克隆 | 第46页 |
| ·测定序列与网上数据库对比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46-4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6页 |
| ·冰川 DNA 的提取 | 第47-48页 |
| ·冰川DNA 中165 rRNA 基因的 PCR 扩增 | 第48页 |
| ·冰川冰雪表面细菌165 rRNA 基因的克隆和ARDRA 分析 | 第48-49页 |
| ·奎屯冰川冰雪表面微生物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9-56页 |
| ·奎屯冰川冰雪表面样品克隆序列和南北极及其他冰川细菌的同源性 | 第49-56页 |
| ·奎屯冰川冰雪表面样品克隆序列与土壤和湖水细菌的同源性 | 第56页 |
| ·奎屯冰川冰雪表面样品克隆序列与其他真核细菌的同源性 | 第56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6-60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讨论 | 第57-60页 |
| ·冰川表面细菌类群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57页 |
| ·Β-PROTEOBACTERIA 和 CFB 组不同海拔高度的种类分布 | 第57-58页 |
| ·其他细菌在奎屯表面的分布 | 第58-60页 |
|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 附录 冰雪样品中克隆的165 RRNA 基因的部分序列结果 | 第61-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 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
| 导师简介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