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滋阴清热方对SLE阴虚内热证患者PBMC基因及蛋白表达谱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引言第15-18页
技术路线图第18-19页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第19-37页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慨况第19-20页
  (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由来和诊断标准第19-20页
  (二) 中医病名和病因病机第20页
 二、SLE中西医研究近况第20-28页
  (一) SLE中医研究近况第20-26页
  (二) SLE发病和治疗西医概况第26-28页
 三、基因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和在SLE中的应用第28-36页
  (一) 基因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第28-33页
  (二) 生物信息学技术第33页
  (三) 基因和蛋白组学在SLE的应用第33-36页
 小结第36-37页
第二部分 前期系列实验第37-45页
 实验一:含药血清制备第37-38页
  一、实验目的第37页
  二、实验步骤第37-38页
 实验二: SLE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分离与孵化第38-40页
  一、实验目的第38页
  二、实验步骤第38-40页
 实验三: SLE患者PBMC抗ds-DNA抗体检测第40页
  一、实验目的第40页
  二、实验步骤第40页
 实验四、含药血清对SLE患者PBMC的抗ds-DNA抗体影响的实验第40-42页
  一、实验目的第40-41页
  二、实验步骤第41页
  三、实验结果第41-42页
 实验五: 总RNA提取第42-43页
  一、实验目的第42页
  二、实验步骤第42-43页
 实验六:总蛋白提取第43-45页
  一、实验目的第43页
  二、实验步骤第43-45页
第三部分 含药血清对SLE患者PBMC的基因表达谱影响第45-82页
 一、材料仪器第45页
  (一) 试剂第45页
  (二) 仪器第45页
  (三) 应用软件第45页
 二、基因表达谱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45-49页
  (一)、RNA微量扩增第45-47页
  (二)、探针标记第47-48页
  (三)、人类基因表达谱芯片的设计和生产第48页
  (四)、芯片杂交第48-49页
  (五)、扫描和数据处理第49页
 三、基因表达谱研究具体实验步骤第49-59页
  (一) 样品质检及总RNA提取第49-50页
  (二) 探针标记和芯片杂交结果第50-51页
  (三) 芯片表达谱结果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1-59页
 四、结合专业的数据分析和结果第59-71页
  (一) 不含药血清、地塞米松和含药血清对PBMC基因表达的影响第59-62页
  (二) 含药血清、地塞米松和不含药血清对PBMC基因组学影响的两两比较第62-71页
  (三) 含药血清、地塞米松和不含药血清三者比较中一些有意义的基因第71页
 五、讨论第71-80页
  (一) 含药血清、地塞米松和不含药血清对对SLE病人PBMC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第73-75页
  (二) 含药血清、地塞米松和不含药血清对SLE患者PBMC基因表达谱影响的两两比较第75-77页
  (三) 基因表达谱中筛选出一些基因的功能和意义分析第77-80页
 小结第80-82页
第四部分 含药血清对SLE患者PBMC的蛋白表达谱影响第82-96页
 一、材料仪器第82-84页
  (一) 主要仪器设备第82-83页
  (二) 主要试剂和耗材第83页
  (三) 实验常用试剂的配制第83-84页
 二、实验方法第84-86页
  (一) 淋巴细胞总蛋白质提取第84页
  (二) 淋巴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获得第84-86页
  (三)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86页
 三、结果第86-90页
  (一) 不含药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SELDI-TOF-MS蛋白表达的比较第86页
  (二) 地塞米松组和空白对照组SELDI-TOF-MS蛋白表达的比较第86-87页
  (三) 含药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SELDI-TOF-MS蛋白表达的比较第87页
  (四) 含药血清组和不含药血清组SELDI-TOF-MS蛋白表达的比较第87-90页
 四、讨论第90-96页
  (一) SELDI-TOF-MS技术背景第90-92页
  (二) 结果分析第92-96页
结语第96-98页
 一、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第96页
 二、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第96-97页
 三、结论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的科研第104-105页
附录第105-132页
 表1 英文缩略词表第105-106页
 表2 不含药血清对PBMC基因上调表达结果第106-109页
 表3 不含药血清对PBMC基因下调表达结果第109-112页
 表4 不含药血清对PBMC基因上调表达结果第112-114页
 表5 地塞米松对PBMC基因下调表达结果第114-117页
 表6 含药血清对PBMC基因上调表达结果第117-119页
 表7 含药血清对PBMC基因下调表达结果第119-121页
 表8 含药血清和地塞米松同时下调第121-122页
 表9 含药血清和地塞米松同时无上调和下调第122-125页
 表10 含药血清下调、地塞米松无上调下调第125页
 表11 含药血清上调、地塞米松同时无上调下调第125页
 表12 含药血清同时无上调下调、地塞米松下调第125-126页
 表13 不含药血清上调,含有血清无上调和下调第126-127页
 表14 含药血清下调、不含药血清同时下调无下调第127页
 表15 地塞米松上调、不含药血清同时无上调下调第127-128页
 表16 不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比较第128-129页
 表17 不含药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模式蛋白生物信息学查对第129页
 表18 地塞米松和空白对照比较第129-130页
 表19 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比较第130-131页
 表20 含药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模式蛋白生物信息学查对第131页
 表21 含药血清和不含药血清比较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opf分支理论在种群动力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后股权分置时期大股东侵害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