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昆虫生态学和昆虫地理学论文

低级溪流中水生昆虫的群落特征及水质生物评价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22页
   ·引言第9页
   ·水生昆虫和水质生物评价研究概况第9-18页
     ·水生昆虫第9-10页
     ·水生昆虫的群落划分及优势分析第10-11页
     ·国外水质生物评价研究概况第11-13页
     ·国内水质生物评价研究概况第13-16页
     ·以水生昆虫为主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主要功能取食群第16-17页
     ·以水生昆虫为主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17-18页
   ·水质生物监测第18-22页
     ·理化监测第18页
     ·生物监测第18页
     ·水质生物监测的理论依据与优缺点第18-19页
     ·利用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对水质进行生物监测的优越性与局限性第19-20页
     ·水质生物监测的方法第20-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8页
   ·实验地概况第22-23页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22-23页
     ·帽儿山实验林场第23页
   ·研究方法第23页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第23-27页
     ·水生昆虫采集与鉴定第24-25页
     ·溪流生境调查第25页
     ·水样采集与水质 N、P参数的测定第25页
     ·溪流水质参数野外测定第25页
     ·有机质采集与测定第25-26页
     ·藻类采集与测定第26-27页
   ·数据处理第27-2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8-48页
   ·不同类型低级溪流中水生昆虫的群落特征第28-32页
     ·低级溪流中水生昆虫的群落结构第28页
     ·不同类型溪流水生昆虫的群落组成第28-30页
     ·急流区和稳水区水生昆虫群落组成比较第30-31页
     ·不同类型低级溪流水生昆虫群落的季节优势集中性第31页
     ·不同类型低级溪流水生昆虫取食功能群的比较第31-32页
   ·溪流的生境质量及其理化特征第32-41页
     ·溪流生境质量第32-33页
     ·溪流宽度、深度和流速第33-35页
     ·溪流水体温度和溶解氧第35-36页
     ·溪流pH值、浊度和电导率第36-38页
     ·溪流有机质第38-39页
     ·溪流藻类第39-41页
   ·溪流水质 N、P参数和理化监测第41-45页
     ·溪流水质 N、P参数第41-44页
     ·理化监测第44-45页
   ·生物监测第45-48页
     ·指示生物第45页
     ·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第45-46页
     ·群落相似性系数分析第46页
     ·BI指数第46-48页
结论第48-50页
建议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附录第58-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KN/CX3CR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和卡托普利的干预作用
下一篇:基于瓶颈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