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26页 |
(一) 研究的缘起及现实意义 | 第9-13页 |
(二) 关键概念界定 | 第13-18页 |
(三) 既往的研究成果评述 | 第18-21页 |
(四) 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五) 所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分析框架 | 第24-26页 |
一、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概况 | 第26-35页 |
(一)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基本概念与实质内涵 | 第27页 |
(二) 李鸿章外交思想的构成要素 | 第27-31页 |
(三) 李鸿章外交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 第31-35页 |
二、李鸿章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35-47页 |
(一) 中国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信仰 | 第35-37页 |
(二) 过分依赖军事武装变革思想 | 第37-39页 |
(三) “和戎外交”与“以夷制夷”的运用 | 第39-42页 |
(四) 完全迷信国际法的约束力 | 第42-43页 |
(五) 徽人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决定了其自身的外交思想 | 第43-47页 |
三、李鸿章外交思想的实践活动—对列强关系的表现 | 第47-58页 |
(一) 中秘外交----“秘鲁虐待华工案” | 第47-49页 |
(二) 中英外交----英国官员被杀的“马嘉理案” | 第49-52页 |
(三) 李鸿章对日外交-------从“联日”转为“防日” | 第52-55页 |
(四) 李鸿章对俄外交-------“联俄拒日”思想 | 第55-56页 |
(五) 李鸿章对日俄外交的失败及原因 | 第56-58页 |
四、李鸿章外交活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 第58-66页 |
(一) 清王朝国力衰弱与政治腐败 | 第58-59页 |
(二) 清政府内部对李鸿章的内政外交的限制 | 第59-60页 |
(三) 错误的使用了“以夷制夷”和“利益均沾”的政策 | 第60-63页 |
(四) 李鸿章对中外格局缺乏清晰全面的认识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