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当代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3页
 (一)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二) 论文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 论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1-13页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内涵第13-19页
 (一) “软实力”的概念由来及其衍生第13-15页
  1. 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提出第13-14页
  2.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软实力”思想第14-15页
  3. “文化软实力”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第15页
 (二) 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内涵及研究意义第15-19页
  1. 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内涵第15-17页
  2. 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研究意义第17-19页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现状调查与分析第19-29页
 (一) 诚信现状调查与分析第19-22页
  1. 择业诚信方面第20页
  2. 经济信用方面第20-21页
  3. 诚信度影响因素第21-22页
 (二) 沟通合作能力的调查分析第22-23页
  1. 沟通表达能力的调查分析第22页
  2. 合作能力的调查分析第22-23页
 (三) 敬业精神的调查分析第23-25页
  1. 大学生就业意识第24页
  2. 大学生就业取向第24页
  3. 大学生就业行为第24-25页
 (四) 创新精神的调查分析第25-27页
  1. 创新精神的认知第25页
  2. 创新精神的现状第25-26页
  3. 创新环境的现状第26-27页
 (五) 抗挫折能力的调查分析第27-29页
  1. 抗挫折能力的现状第27页
  2. 遇到挫折的类型第27-29页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软实力”发展的不利因素第29-36页
 (一) 主观因素第29-30页
  1. 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第29页
  2.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不平衡第29-30页
  3. 思想认知和行为实践的反差第30页
  4. 个人期望过高和就业现实残酷性之间的矛盾第30页
 (二) 客观因素第30-36页
  1. 家庭教育存在的不利因素第30-32页
  2. 学校教育存在的不利因素第32-34页
  3. 社会环境中存在的不利因素第34-36页
四、提升当代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对策第36-51页
 (一) 自身主观因素第36-44页
  1. 诚信精神的培养第36-37页
  2. 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第37-40页
  3. 敬业精神的培养第40-41页
  4. 创新精神的培养第41-42页
  5. 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第42-44页
 (二) 客观环境因素第44-51页
  1. 家庭教育因素第44-45页
  2. 学校教育因素第45-49页
  3. 社会环境因素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注释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附录第57-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