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1 前言 | 第11-2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土地评价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 第15-20页 |
| ·农用地的概念和特点 | 第15-16页 |
| ·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原则 | 第16-17页 |
| ·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 第17-18页 |
| ·评价权重的确定 | 第18-19页 |
| ·GIS技术的应用 | 第19-20页 |
| ·水源区的水土流失与土地利用 | 第20-22页 |
| ·水源区水土流失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 第20-21页 |
| ·水土流失危害 | 第21页 |
|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 第21-22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4-28页 |
| ·地理位置 | 第24页 |
| ·自然条件 | 第24-25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5页 |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5-26页 |
| ·水土流失 | 第26-28页 |
| ·水土流失现状 | 第26-27页 |
| ·水土流失分区 | 第27-28页 |
| 3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28-37页 |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37页 |
| ·准备阶段 | 第29-30页 |
| ·建立基础数据库 | 第30页 |
| ·划分评价单元 | 第30-31页 |
| ·确定评价指标 | 第31-32页 |
| ·确定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 第32页 |
|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 | 第32-36页 |
| ·计算评价结果分值并划分等级 | 第36页 |
| ·成果输出,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 第36-37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7-65页 |
| ·GIS数据库的建立 | 第37-39页 |
| ·系统目标 | 第37-38页 |
| ·系统设计 | 第38页 |
| ·系统模块 | 第38页 |
| ·基本功能 | 第38-39页 |
| ·丹江口市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分析 | 第39-56页 |
| ·地形地貌分析 | 第39-45页 |
| ·水利条件分析 | 第45-49页 |
| ·交通条件分析 | 第49-52页 |
| ·土壤条件分析 | 第52-54页 |
| ·社会条件分析 | 第54-56页 |
| ·丹江口市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析 | 第56-62页 |
| ·丹江口市农用地评价方法与模型 | 第56-57页 |
| ·耕地适宜性分析 | 第57-58页 |
| ·林地适宜性分析 | 第58-60页 |
| ·园地适宜性分析 | 第60-61页 |
| ·草地适宜性分析 | 第61-62页 |
| ·优化配置方案 | 第62-65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65-68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讨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 附表 | 第73-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