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铝锰互作关系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

内容提要第1-5页
SUMMARY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2-26页
 1 植物体内铝的吸收、运输及分布第13-17页
   ·植物体内铝的吸收第13-14页
   ·植物体内铝的运输第14-15页
   ·植物体内铝的分布第15-17页
 2 铝对植物的毒害第17-19页
 3 植物体内锰的吸收、运输和分布第19-20页
 4 植物的锰毒害第20-22页
   ·植物锰毒害症状第20-21页
   ·高锰胁迫对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1页
   ·高锰胁迫诱导氧化胁迫第21-22页
 5 抗氧化系统对植物高锰胁迫的响应第22-24页
 6 铝、锰间的相互作用第24-26页
第二篇 研究内容第26-77页
 第1章 不同铝耐性大豆基因型的进一步筛选第26-33页
   ·引言第26页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植物材料第26-28页
     ·植物培养第28页
     ·根伸长量的测定第28页
     ·根尖Al 含量的测定第28页
     ·统计分析第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1页
     ·大豆耐铝毒的基因型差异第28-30页
     ·耐铝性鉴定第30-31页
   ·讨论第31-32页
   ·小结第32-33页
 第2章 大豆铝锰间的互作关系第33-51页
   ·引言第33-34页
   ·材料和方法第34-36页
     ·植物材料第34页
     ·植物培养与处理第34-35页
     ·铝、锰含量的测定第35页
     ·亚细胞提取第35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7页
     ·铝、锰胁迫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第36-40页
     ·铝、锰胁迫对大豆根、茎、叶内Al、Mn 含量的影响第40-45页
     ·铝、锰胁迫下大豆根和叶中铝、锰亚细胞分布第45-47页
     ·铝、锰胁迫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7页
   ·讨论第47-50页
     ·铝、锰胁迫对大豆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第47-49页
     ·大豆体内铝、锰的吸收、运输及亚细胞分布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3章 大豆叶片抗氧化系统对铝锰胁迫的响应第51-59页
   ·引言第51页
   ·材料和方法第51-54页
     ·植物培养和处理第51-52页
     ·粗酶液的提取第52页
     ·丙二醛(MDA)的测定第52页
     ·超氧自由基(02·—)产生速率的测定第52-53页
     ·过氧化氢(H202)含量的测定第53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第53页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第53页
     ·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测定第53页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第53-54页
   ·结果与分析第54-56页
     ·铝、锰胁迫下叶片02·—产生速率、H202 和MDA 含量的变化第54-55页
     ·铝、锰胁迫下大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第55-56页
   ·讨论第56-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大豆铝锰互作的生理机制第59-77页
   ·引言第59页
   ·材料和方法第59-62页
     ·植物培养及处理第59-60页
     ·溶液pH 值的测定第60页
     ·细胞壁的提取第60-61页
     ·铝、锰含量的测定第61页
     ·根尖细胞壁中铝的分级解吸附第61页
     ·根细胞壁果胶质含量测定第61-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73页
     ·不同pH 值对锰吸收运输的影响第62-64页
     ·外源柠檬酸(CIT)对锰吸收运输的影响第64-66页
     ·镧(La~(3+))对锰吸收运输的影响第66-69页
     ·细胞壁吸附位点的竞争第69页
     ·锰对根尖铝含量及细胞壁铝积累的影响第69-72页
     ·铝、锰胁迫对根细胞壁果胶质含量的影响第72-73页
   ·讨论第73-76页
     ·铝对大豆锰毒害以及锰吸收运输影响的作用机理第73-75页
     ·锰对大豆铝毒害以及铝吸收运输影响的作用机理第75-76页
   ·小结第76-77页
第三篇 结论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97页
中文摘要第97-100页
英文摘要第100-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105-107页
Curriculum Vitae第107-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
下一篇:利福平对CYP3A4和p-gp的诱导作用与MDR1的基因多态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