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多轴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性能分析
| 提要 | 第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 ·课题的来源及提出的背景 | 第8-9页 |
| ·课题的来源 | 第8页 |
|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8-9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动力转向装置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0-11页 |
| 第2章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概述及参数计算 | 第11-20页 |
|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概述 | 第12-14页 |
| ·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 第12-13页 |
|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型式与分布方式 | 第13-14页 |
|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4-16页 |
| ·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计算 | 第16-19页 |
| ·动力转向系统的参数 | 第16页 |
| ·角传动比相关的参数计算 | 第16-17页 |
| ·转向轮的最大转向阻力距M_R | 第17-18页 |
| ·转向液压缸的性能参数计算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动力转向控制模型的建立及动态特性分析 | 第20-30页 |
| ·动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方块图的建立 | 第20-21页 |
| ·动态方程及传递函数的建立 | 第21-24页 |
|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各参数的确定 | 第24-25页 |
| ·系统稳定性和动态特性分析 | 第25-29页 |
|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25-27页 |
| ·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 第27-29页 |
| ·本章小节 | 第29-30页 |
| 第4章 整车机械转向系统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 第30-37页 |
| ·虚拟样机技术概述 | 第30-31页 |
| ·整车机械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1-36页 |
| ·模型参数的获取和确定 | 第31-32页 |
| ·整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 第32页 |
| ·车桥及底盘虚拟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 ·转向器模型及操纵机构虚拟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 ·转向传动机构虚拟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 ·液压缸虚拟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 ·悬架及轮胎模型的建立 | 第35页 |
| ·整车转向系统的虚拟模型 | 第35-36页 |
| ·本章小节 | 第36-37页 |
| 第5章 整车转向系统液压模型的计算和建立 | 第37-56页 |
| ·ADAMS/HYDRAULICS简介 | 第37-38页 |
| ·液压系统的虚拟样机数学模型 | 第38-46页 |
| ·节流阀的数学模型 | 第38-39页 |
| ·单向阀的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 ·液控单向阀的数学模型 | 第40-41页 |
| ·方向控制阀的数学模型 | 第41-43页 |
| ·溢流阀的数学模型 | 第43-44页 |
| ·液压缸的数学模型 | 第44-46页 |
| ·液压模型的虚拟样机建模及参数设置 | 第46-52页 |
| ·工作介质的建立 | 第46-47页 |
| ·动力元件的建立 | 第47页 |
| ·执行元件的建立 | 第47-52页 |
| ·液压回路模型的建立 | 第52页 |
| ·液压模型的仿真及分析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6章 整车转向系统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 第56-69页 |
| ·整车转向系统的运动学分析 | 第56-63页 |
| ·转向轮之间的运动关系 | 第56-58页 |
| ·动力转向器的运动仿真 | 第58-61页 |
| ·转向盘输入信号下的响应 | 第61-63页 |
| ·整车转向系统的动力学仿真 | 第63-68页 |
| ·转向器动力学仿真 | 第63-66页 |
| ·拉杆受力分析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7章 总结 | 第69-71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9-70页 |
| ·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摘要 | 第74-76页 |
| ABSTRACT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80页 |
| 导师简介 | 第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