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语音编解码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回声消除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 | 第16页 |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G.729B 语音编解码器各模块分析及算法实现 | 第18-58页 |
·G.729B 协议概述 | 第18-19页 |
·G.729 编码器原理 | 第19-39页 |
·预处理 | 第21页 |
·线性预测分析和量化 | 第21-27页 |
·感知加权 | 第27-28页 |
·开环基音分析 | 第28-29页 |
·脉冲响应的计算 | 第29页 |
·目标信号的计算 | 第29-30页 |
·自适应码本搜索 | 第30-33页 |
·固定码本的结构与搜索 | 第33-37页 |
·增益量化 | 第37-39页 |
·存储器更新 | 第39页 |
·G.729 解码器原理 | 第39-47页 |
·参数解码 | 第41-42页 |
·后处理 | 第42-45页 |
·坏帧的补偿 | 第45-47页 |
·G.729B的静音压缩原理 | 第47-57页 |
·VAD 算法描述 | 第48-50页 |
·不连续传送(DTX)与SID 帧编码 | 第50-54页 |
·DTX 算法 | 第50-53页 |
·SID 帧编码 | 第53-54页 |
·无声编码器/解码器(CNG)的描述 | 第54-56页 |
·关于CNG 的帧丢失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回声消除在VOIP 网关中的实现 | 第58-71页 |
·回声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 第58-60页 |
·电学回声 | 第58-59页 |
·声学回声 | 第59-60页 |
·回声消除算法 | 第60-70页 |
·ITU-T 关于EC 的建议 | 第60-61页 |
·自适应回声消除原理 | 第61-62页 |
·自适应算法的选取 | 第62-65页 |
·双端检测算法的选取及改进 | 第65-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语音处理板的硬件实现 | 第71-87页 |
·VOIP 网关的整体设计 | 第71-72页 |
·硬件结构布局 | 第72-73页 |
·关键器件说明 | 第73-75页 |
·MPC8270 | 第73-74页 |
·TMS320C6414DSP | 第74页 |
·MT90823 | 第74-75页 |
·LAN91C113I | 第75页 |
·BCM5328M | 第75页 |
·DSP 小系统阵列设计 | 第75-80页 |
·电源设计 | 第76页 |
·时钟设计 | 第76页 |
·引导及上电配置设计 | 第76-77页 |
·外扩SDRAM 设计 | 第77-78页 |
·EMIFB 设计 | 第78页 |
·McBSP 设计 | 第78页 |
·HPI 接口设计 | 第78-79页 |
·DSP 的硬件握手设计 | 第79页 |
·DSP 的中断/GPIO 设计 | 第79-80页 |
·DSP 接口设计 | 第80-85页 |
·HPI 编程 | 第80-81页 |
·HPI 口BOOT 的引导 | 第81页 |
·McBSP 编程 | 第81-83页 |
·EDMA 编程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语音处理板的DSP 软件实现 | 第87-101页 |
·TMS320C64XDSP 软件开发方法 | 第87-90页 |
·TMS320C64XDSP 的特点 | 第87-88页 |
·DSP 软件开发环境CCS | 第88-89页 |
·DSP 的软件开发流程 | 第89-90页 |
·G.729B代码移植与优化 | 第90-95页 |
·标准程序的移植、验证和分析 | 第90-91页 |
·代码优化 | 第91-95页 |
·回声消除的软件流程 | 第95-96页 |
·算法测试及实验结果 | 第96-100页 |
·编码后数据验证 | 第97页 |
·解码后数据验证 | 第97-99页 |
·回声消除器性能测评 | 第99页 |
·DSP 性能测评: | 第9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附录 | 第108-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