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问责制初探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问责制内涵与实施依据分析 | 第9-21页 |
一、问责制内涵与建立的必要性 | 第9-17页 |
(一) 问责制内涵 | 第9-13页 |
(二) 问责制实施的必要性 | 第13-17页 |
二、问责的依据 | 第17-21页 |
(一) 法律依据 | 第18-19页 |
(二) 纪律依据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问责主客体与问责内容 | 第21-27页 |
一、问责主体与问责客体 | 第21-22页 |
(一) 问责主体 | 第21-22页 |
(二) 问责客体 | 第22页 |
二、问责内容 | 第22-27页 |
(一) 政治责任 | 第22-24页 |
(二) 行政责任 | 第24页 |
(三) 法律和纪律责任 | 第24-25页 |
(四) 道义责任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当前问责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5页 |
一、质询作用有限 | 第27-29页 |
二、问责主体缺乏独立性 | 第29-31页 |
三、异体问责路径缺失 | 第31-32页 |
四、作为问责制配套制度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滞后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完善问责制的制度设计思考 | 第35-46页 |
一、质询走上制度化轨道 | 第35-37页 |
二、问责主体的领导体制改革 | 第37-38页 |
三、强化异体问责,拓展公民参与式民主 | 第38-43页 |
四、配套制度建设: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 第43-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