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37页 |
| 第一章 植物抗病性及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 第11-32页 |
| 1 植物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第11-12页 |
| 2 植物抗病基因的结构与分类 | 第12-17页 |
| ·NBS-LRR类 | 第12-13页 |
| ·LRR-TM-STK类 | 第13页 |
| ·LRR-TM类 | 第13页 |
| ·STK类 | 第13-14页 |
| ·TM类 | 第14页 |
| ·其他类型 | 第14-17页 |
| 3 RGA与R基因之间的关系 | 第17-18页 |
| 4 防卫反应基因及其应用 | 第18-22页 |
| ·与植保素合成有关的基因 | 第18-19页 |
| ·病程相关蛋白基因 | 第19-22页 |
| ·β-1,3-葡聚糖酶基因及其应用 | 第20-21页 |
| ·几丁质酶基因及其应用 | 第21-22页 |
| 5 同源序列候选基因克隆法在植物抗病基因克隆上的应用 | 第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32页 |
| 第二章 青花菜霜霉病及其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32-37页 |
| 1.青花菜霜霉病的病原菌 | 第32页 |
| 2.青花菜霜霉病的症状 | 第32页 |
| 3.青花菜霜霉病传播途径及发生条件 | 第32-33页 |
| 4.青花菜霜霉病的抗病性遗传 | 第33页 |
| 5.青花菜的抗病机制 | 第33-34页 |
| ·青花菜的物理抗性 | 第33页 |
| ·青花菜的化学抗性 | 第33-34页 |
| 6.青花菜抗病分子育种 | 第34-35页 |
| ·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 第34页 |
| ·自交不亲和系选育和利用 | 第34页 |
| ·雄性不育系选育的研究 | 第34页 |
| ·生物技术在青花菜育种上的应用 | 第34-35页 |
| ·组织培养的研究 | 第34-35页 |
| ·器官培养 | 第34页 |
| ·花药、花粉(小孢子)培养 | 第34页 |
| ·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 | 第34页 |
| ·突变体筛选 | 第34-35页 |
| ·基因工程育种 | 第35页 |
| ·分子标记研究 | 第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37-55页 |
| 第三章 青花菜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4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3页 |
| ·材料 | 第38-39页 |
| ·植物材料 | 第38页 |
| ·霜霉病菌 | 第38页 |
| ·各种酶类 | 第38页 |
| ·试剂盒 | 第38页 |
| ·常用储液 | 第38-39页 |
| ·方法 | 第39-43页 |
| ·材料的准备 | 第39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9页 |
| ·总RNA的提取(Trizol法) | 第39页 |
| ·去除总RNA中DNA污染 | 第39-40页 |
| ·扩增产物的电泳,回收,克隆及测序 | 第40-41页 |
| ·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的获得 | 第41页 |
| ·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41页 |
| ·β-1,3 葡聚糖酶基因的霜霉病诱导表达分析 | 第41-42页 |
| ·青花菜β-1,3 葡聚糖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2-4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 ·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43-44页 |
| ·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霜霉病诱导表达分析 | 第44-45页 |
| ·β-1,3 葡聚糖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5页 |
| 3 讨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青花菜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 第48-5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 ·植物材料 | 第49页 |
| ·DNA的提取 | 第49-50页 |
| ·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 第50-51页 |
| ·扩增产物的电泳,回收,克隆及测序 | 第51页 |
| ·序列分析与进化树的构建 | 第5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 ·青花菜R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鉴定 | 第51页 |
| ·青花菜RGA序列的同源性比较与聚类分析 | 第51-53页 |
| 3 讨论与结论 | 第53-54页 |
| ·利用简并引物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3页 |
| ·青花菜NBS类RGAs的多样性 | 第53页 |
| ·PCR法分离RGAs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 全文结论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附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