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前言 | 第11页 |
·变性蛋白质的来源及制备 | 第11-13页 |
·标准蛋白质作为复性研究的模型 | 第11-12页 |
·大肠杆菌中包涵体蛋白的回收及溶解 | 第12-13页 |
·体外辅助蛋白质复性的方法 | 第13-18页 |
·传统体外辅助蛋白质的复性 | 第13-14页 |
·体外辅助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 | 第14-18页 |
·小分子添加剂在蛋白体外复性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蛋白质复性效果的评价方法 | 第19-22页 |
·蛋白复性过程中构象表征的方法 | 第19-21页 |
·蛋白复性产物鉴定的方法 | 第21-22页 |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稀释法辅助溶菌酶复性及其构象的荧光表征 | 第23-32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还原变性Lys的制备 | 第24页 |
·稀释法复性还原变性Lys | 第24-25页 |
·Lys活性测定及计算方法 | 第25页 |
·Lys的荧光光谱测定 | 第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荧光光谱表征还原变性Lys复性过程动力学变化 | 第25-26页 |
·脲浓度对Lys复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稀释倍数对Lys复性的影响 | 第27页 |
·氧化还原环境对Lys复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pH值对Lys复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浓度L-精氨酸对Lys复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高效疏水色谱法辅助溶菌酶复性及其构象的荧光表征 | 第32-41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3-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实验试剂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还原变性Lys的制备 | 第34页 |
·HPHIC色谱法复性还原变性Lys | 第34-35页 |
·Lys的荧光光谱 | 第35页 |
·Lys质量回收率的测定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添加脲对Lys复性的影响及其荧光结构表征 | 第35-37页 |
·氧化还原环境对Lys复性的影响及荧光性质的表征 | 第37-38页 |
·添加L-精氨酸对Lys复性的影响及其荧光结构表征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HPHIC法辅助rhFL复性与同时纯化的研究 | 第41-55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2-44页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实验仪器 | 第42-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FL蛋白的发酵培养 | 第44页 |
·rhFL包涵体的回收与溶解 | 第44页 |
·HPHIC法复性与纯化rhFL包涵体 | 第44-45页 |
·复性与纯化rhFL的分析与鉴定 | 第45页 |
·rhFL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脲浓度对rhFL复性与同时纯化的影响及其构象表征 | 第45-47页 |
·氧化还原环境对rhFL复性与同时纯化的影响 | 第47-49页 |
·L-Arg对rhFL复性与同时纯化的影响 | 第49-51页 |
·小分子添加剂对FL影响的比较图谱 | 第51-53页 |
·电泳结果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论文总结 | 第63-6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